基于早期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要求,1875年5月20日由17个国家的代表于法国巴黎签署成立了“米制公约”组织,并于1921年作了修改。目前“米制公约”的签字国已达40余个。我国于1977年5月20日加入米制公约组织。
国际计量大会(General Conference of Weights & Measures),法文简称CGPM,在米制公约下,CGPM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四年召开一次大会,由各会员国的政府派代表参加,听取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的工作报告,并讨论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制)之改进及推展等事项,及审查会员国最新研究发展出来的量测标准。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召开于1889年。
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受国际计量大会(CGPM)领导。它的任务是:指导和监督国际计量局的工作;建立各国计量机构间的协作;组织会员国承担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的计量任务,并进行指导和协调工作;监督国际计量基准的保存工作。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下设10个咨询委员会:
1.电磁咨询委员会CCEM(原电学咨询委员会CCE)1927年成立
2.光度学和辐射度咨询委员会CCPR(原光度学咨询委员会CCP)1933年成立
3.温度咨询委员会CCT1937年成立
4.长度咨询委员会CCL(原米定义咨询委员会CCDM)1952年成立
5.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CCTF(原秒定义咨询委员会CCDS)1956年成立
6.电离辐射测量标准咨询委员会CCEMRI1958 的成立
7.单位咨询委员会CCU(原单位制委员会CCU)1954年成立
8.质量及相关量咨询委员会CCM1980年成立
9.物质量咨询委员会CCQM1993年成立
10.声学、超声、振动咨询委员会CCAUV1998 年成立
咨询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协调所属专业范围的国际研究工作;提出修改单位的定义和量值的建议,使国际计量委员会可以直接作出决定或提交国际计量大会批准;负责解答本专业的有关问题。
国际计量局(BIPM)是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是一个常设的世界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世界范围内计量的统一,具体负责:建立主要计量单位的基准;保存国际原器;组织国家基准与国际基准的比对;协调有关基本物理常数的计量工作;协调有关的计量技术。
国际计量局内设有长度、质量、压力、重力、速度、光学、电学、温度、时间和电离辐射等实验室,进行有关计量专业的科学研究和检定工作。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Metrologie Legale-OIML)是一个从事法制计量工作的政府间组织。1955年10月12日根据美国、联邦德国等24个国家在巴黎签署的《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公约》成立。截至1998年1月,OIML共有55个正式成员,46个通讯成员。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已参加OIML,1985年4月25日起成为正式成员国。OIML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各国法制计量机构及法制计量器具的文献和情报,确定法制计量的一般原则,制定并推荐国际性计量技术法规,组织新检定方法和国际交流,协调国际间制造、使用和检定计量器具中出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推动国际计量立法的一致和促进国际贸易,促进成员国主管法制计量部门的联系。
国际法制计量大会(CGML)是OIML的最高形式,一般每四年召开一次。领导和咨询机构是法制计量委员会(CIML),每两年召开一次。CIML由每个成员国的一名代表组成。这些代表由其本国政府指定,必须是主管计量器具部门的在职官员,或者是在法制计量部门担任正式职务者。国际法制计量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技术政策和工作计划;研究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工作任务及执行方式,并下达给国际法制计量局或有关工作组、专家及其它计量机构;检查、监督国际法制计量局和秘书处的工作情况;审议并通过“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建议”,并提交国际法制计量大会审批。
国际法制计量局(BIML)是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常设执行机构,局址设在法国巴黎,由固定的工作人员组成,在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的监督和领导下开展工作。该局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国际法制计量大会及委员会决议的贯彻执行,协助有关组织机构,各成员国之间建立联系,指导与帮助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秘书处的工作。
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是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技术工作机构。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法制计量的常见问题、法制人员的培训问题,协调与其合作的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审议和通过向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和国际法制计量大会提交的国际建议和国际文件。分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起草递交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计划,根据有关机构的研究项目和各国现行的规章条例拟定“资料草案”。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计量合作组织(APMP)是英联邦科学委员会于1977年倡导建立的区域性国际计量合作组织,以加强本地区各国之间的计量合作。该组织有近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计量机构,我国于1980年加入该组织。该组织不设固定秘书处,由协调人办公室负责经常性的秘书工作,协调人由指导委员会主席担任,任期4年。目前该委员会有8个研究所:澳大利亚国家计量研究所(NML)、中国计量科学研究所(NIM)、香港标准校准研究所(SCL)、印度国家物理研究所(NPL)、日本计量研究所(NRLM)、新西兰计量标准研究所(MSL)、韩国标准研究所(KRISS)、马来西亚标准工业研究所(SIRIM)。该指导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
(1)交换有关计量工作的情报;
(2)对建立计量标准和校准装置提出建议和咨询;
(3)提供传递标准和有关设备;
(4)各国计量基准、标准的国际对比;
(5)计量设备的校准和维护;
(6)计量人员的培训;
(7)实验和标准程序的协调。
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IMEKO),成立于1958年,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计量组织,其成员均系国家一级的科学技术协会。我国是以“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的名义参加的。
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的主要宗旨是促进计量测试理论、技术和计量器具等方面的科技情报的国际交流,促进有关科学家、专家和科技人员的国际合作,为人类造福。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有成员国30余个。
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的最高指导机构是总务委员会。总务委员会由各成员国组织的代表组成,每年举行一次例会。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的常设执行机构是秘书处,设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
为了便于在世界大会间隔期间对技术问题经常进行讨论和交流,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下设有各种专业委员会(TC)。各专业委员会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相应的技术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已经设立的专业委员会由:
(1)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TC-1)
(2)光子探测器专业委员会(TC-2)
(3)力与质量计量专业委员会(TC-3)
(4)微波计量专业委员会(TC-4)
(5)硬度专业计量委员会(TC-5)
(6)词汇专业委员会(TC-6)
(7)计量理论专业委员会(TC-7)
(8)计量学专业委员会(TC-8)
(9)流量计量专业委员会(TC-9)
(10)技术诊断专业委员会(TC-10)
(11)发展中国家计量需求专业委员会(TC-11)
(12)温度计量专业委员会(TC-12)
(13)医学和生物学计量专业委员会(TC-13)
(14)几何量计量专业委员会(TC-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