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 1# 史锦顺 文
-
流星说:2.“误差元”不能构成“误差范围”。误差表明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差,是偏离真值的距离,只能是“一个”值,不可能是“一堆”值。“误差范围”只表达测量仪器、计量、计量标准、计量基准的计量要求,是人们预先限定的范围,是限定的“指标”,是“性能的要求值”,但绝不是测量设备或者测量结果的“性能”。
-
【史答】
精密测量要测量多次(只测一次是初学者的不当操作)。每次有一个测得值,N次测量就有N个测得值,于是就有N个误差元,怎能说“不可能是‘一堆’值”呢?一个测量计量工作者,除了不工作,工作就要处理“一堆”“一堆”的测得值。
-
有时确实只有一个测得值,那是低档次的测量,即分辨力很低的测量。菜店的称重,就是只测一次的低档次测量。电子案秤的分辨力是1克,重复性优于1克;一个萝卜放在电子案秤上测量,显示401克;再测几次,也都是401克;此时,多次测量没必要。而此案秤规格是误差范围(或称允许误差)3克。由此,误差元的准确值我虽然不知道,但我知道它必定在正负3克的范围之内。多,超不过404克;少,不会少于398克。这是误差理论对低档次测量的应用。知道这些就行了,不确定度用不上。
说要知道这401克的测得值的准确误差是多少,要用天平称,否则就不算知道误差,这是不确定度论的逻辑,是一些书呆子背书背出来的想法。明明知道误差范围是±3克,是不该也没有人再去用天平测量萝卜的,因为没有必要。
-
误差范围是“集合”的概念,而没有“元”,就没有“集合”。贝塞尔公式就是由N个误差元计算误差范围的基本元西格玛(3倍西格玛是误差范围)。贝塞尔的贡献是把不能计算的误差元(测得值减真值)代换为可计算的残差元(测得值减平均值)。误差元构成误差范围,是误差理论的基本点之一。指导着理论分析,也指导着数据处理的实践。
搞过精密测量,用过贝塞尔公式,不该说“误差元”不能构成“误差范围”这类的话。
-
误差范围也有几层意思,不该抓住一点,不及其他。在常量测量场合,用测量仪器测量 被测量,知道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也就知道了测得值的误差范围。我们搞宇航测量,得到了航天器的速度量值,由测量设备的误差范围就知道了速度值的误差范围,不必要、也不可能再用什么去测量那时那处那种条件下的速度。在这里,误差范围就是测量的水平,就是测量的性能。
-
对测量仪器或标准来说,误差范围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要求的或标称的,这是误差范围的标称值,通常都是整数。另一个是实际达到的误差范围,即测量N次,用N个误差元算出的3倍西格玛加系统误差 (测得值的平均值减标准的标称值),那是误差范围实验值。
只有误差范围实验值小于误差范围标称值,才算合格。
-
迈克尔逊测量光速,误差范围就是那时的世界水平,就是那套测量装置的测量性能。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受国家一等科技进步奖的“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给出的偏差范围就是它的计量性能。偏差范围就叫准确度(JJF1180-2007)。你说不能给出准确度,这是不确定度论影响下的错误论调。正是因为准确度高达5E-15,国务院才授予一等奖,你却说“该成果是无法给出准确度的”,你把自己看得太高了,该考虑考虑自己的思想方法。
-
话说得严厉点,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能谅解,继续讨论;不谅解也无所谓。呵呵,也可一笑了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