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机料法环”-评UA评定(8)
史锦顺
-
“人、机、料、法、环、测”是全面质量管理概念下的说法,思路是面面俱到,切莫遗漏。不确定度论自己是测量,于是就把另外的五条都收揽在自己的门下。
这五条,作用天壤地别。一条必备,一条错误,三条多余。分析如下。
-
(一)“人”
世界上,人的因素最重要。但在测量与计量中,为了体现事物的客观性,却恰恰要减小测量者的影响,直到测量者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一个砝码的重量,是砝码的客观属性,不可能有张三称的重量或李四称的重量。测量计量的发展,测量计量仪器设备的进步,一个方向就是减小乃至消除人的影响。常用量具卡尺与千分尺,有人的视差问题;一方面正常人正常读数可能出现的误差,要包含在该量具的允许误差内;另一方面,现在大量应用的数显卡尺和数显千分尺,机器识别的结果,以数字显示,完全避免了人的读数视差。大量指针式仪表被数字式仪表所代替,也正是反映了这一方向。
因人而异的测量结果或因人而异的计量结果,必定是不正确结果。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工作基本由中技生(毕业于中等技术学校的工作者的简称)完成。而大学毕业的计量人员要研制计量基准标准。计量工作者只讲合格条件。够格的检定员,检定结果是客观的,因而是一样的。
不确定度论公然讲,评定结果因评定人员水平而异。这说明不确定度评定没准谱,实际反映了不确定度评定本身的非客观性。
-
(二)“机”
“机”字讲的是工具,对计量来说就是计量标准与辅助测量仪器。这是计量手段的主体,当我们讲完该忽略的、不该包括的项目后,自然该明确:这是计量手段的全部,是要讲究的计量误差的全部来源。
-
(三)“料”
“料”字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下是“材料”的意思,在机加工中是劳动的对象,在不确定度概念下,“料”就是计量的对象,即被检的仪器。在测量中,就是被测量。
对象与手段的混淆,是不确定度评定的弊病之一。是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混乱的根源。
人做事,必须目的明确。要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用一台测量仪器去测量某个量,相信的是测量仪器;不能反过来用被测量的某些变化或特性来评价测量仪器;计量,即通常说的检定,是用标准来检验、衡量测量仪器,此时,标准(检定装置)是手段,而被检测量仪器是对象,相信的是标准(手段),不能反过来用被检仪器的某些性能(对象)来考核标准(手段)。如果混淆手段与对象的关系,就乱套了。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恰恰是混淆了手段和对象。
所谓“料”,即被测对象或被检对象,绝不能参杂在对“手段”性能的评定中。考核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却要接被检仪器去测量检定装置的重复性,是错误的。
此条根本错误。
-
(四)“法”
计量方法是规范化的,就是计量必须按检定规程办事,没有方法问题。
-
(五)“环”
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无论测量仪器或计量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满足这些规定,测量仪器与计量标准都应该实现其指标,即保证误差范围。
-
综上,所谓“人机料法环”,在计量上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说法,是对实践的误导。“人”“法”“环”的影响都应该控制到可忽略的程度,这对计量是该做到的,也是能做到的,不然,就没资格开展计量工作。测量的对象千差万别,方法要考究,环境有时可能很恶劣,要考虑测量的附加误差。但计量是实验室中的规范工作,不该生拉硬扯处理这些项目。
“料”字是错误的项目。计量中的被检者,正是要考察的对象,它的变化与特性,不应参杂在对检定设备的考核中。病人的病症,不能赖在医生的身上。
“机”字是核心。检定装置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所用标准。如果有辅助测量仪器,一定要注意其影响。标准是必须经上级计量部门检定认证的,自己处理不了。而辅助仪器也要经过检定,并使其误差可略。
-
如上,所谓建标的评定,不如改成两个字“送检”,计量讲究溯源,要老老实实送检,玩那些花架子,没用。计量的领导,要认真领导与监督量值传递的秩序,要刹刹那学着洋人走形式的不正之风。现在的所谓“评定”,摆架子、走形式,实在是扯淡,而且实际上在淡化“送检”的必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