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快捷导航
计量基础
收藏本版 |订阅

计量基础 今日: 0|主题: 1927|排名: 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测量的分割法与不确定度论的混淆...

[复制链接]
qq53039 发布于: 2016-8-18 18:37 1677 次浏览 14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测量的分割法与不确定度论的混淆

                                                                                                                                  史锦顺

-

  一个巴掌拍不响;测量由工具与对象构成。

  测量或计量,必然有工具与对象这两个要素。测量是认识量值的过程,测量仪器是工具,是认识的手段;被测量是对象,是认识的目标。

计量是认识测量仪器的误差,计量标准是工具,是手段。测量仪器是认识对象。

简化地说:测量有手段与对象两个要素。测量结果由两个要素共同决定。但要得到明确的、有用的结果,必须用分割法,即实行突出一方,孤立考察对象,而忽略另一方。

具体的作法是,测量必须知道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范围。选用够格的测量仪器,误差可略,于是知道测得值的大小或测得值的变化,都是被测量引入,因而,测量结果取决于被测量,是被测量的特性。

计量也是一样。必须选用误差范围比被检对象小1/4以下的计量标准,这样检定中的数据偏离性与分散性都是由被检仪器引起,测量结果的特性,属于被检测量仪器。

不确定度论,抛弃孤立、分割的方法,结果是大混淆。

1 混沌。

GUM上有个温度测量的例子(GUM 4.4.3条)。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源,20个点,测得值从96.90℃,到102.36℃,变化量高达5.46℃,这个变化是温度计的变化,还是温度源的变化,一笔混沌帐。因为既不知温度源的变化量,也不知温度计的准确度,所以只能知道温度源的变化与温度计的误差共同决定了这个变化量。这是一次无意义的测量,无效的测量。

可能1    所用温度计是精密电子温度计,误差范围0.1℃,这样上述测量出现的温度变化是温箱引入的,可以给出结论:温箱控制水平低。

可能2   被测温度源是沸腾的水,在标准压力下,水温为100℃,偏差不超过0.1℃,温度计是刚制成的电子温度计。测量结果属于温度计,于是可以得出结论:此温度计很差。

GUM的例子成了猜谜。不确定度论的混沌帐,无解。

2 歪曲手段

按不确定度论评定检定装置,要用检定装置测量被检测量仪器,进行A类评定。这样,就把被检仪器的性能,赖到了检定装置的头上,是极不合理的。

考核、确定三等标准的性能,必须用二等以上的标准;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用被检仪器来考核标准,胡闹。

一位网友说:他们单位的进口的微波功率计,指标准确度2%,送计量院检定合格。检查组来了,给评成8%.人们也就不敢用了。老史搞过七年的微波计量,一般信号源功率不稳定。把功率计接普通信号源测量功率,自然出现这种情况。这是错把信号源的变化赖在了功率计的头上。

3 歪曲对象

不选用测量仪器,A类评定可能是测量仪器的随机误差,被测量本来不变或变化很小,却看成了被测量在变。

对于被测量的较大变化,表征量应该是单值的西格玛,而不确定度评定必定除以根号N(由GUM,除以根号N,才是不确定度),大大缩小了分散性。例如频率测量,宇航测速的基础是频率源的短稳。检测信号源的短稳,规定测量次数N=100,但不准除以根号N10);如按不确定度办事,必定夸张指标10倍,也就是可能降低性能10倍。宇航频率测量界抵制不确定度论,必须的!老史坚持抨击不确定度论,这就是理由!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4人评论

沙发
spiegesq 发表于 2016-8-18 19:16:34
回复 14# lcatei

  非常赞成你说的“技术论坛是公开的,这里有许多同行在互相学习,学术争论应该是越辩越明,让大家在讨论中进步,让青年人在学习中成长”的观点。
  你说“约定真值同样存在条件性”,这是对的。约定真值的要害之处就是“约定”二字,约定就是条件。我在13楼举例说“计量基准体现的值约定为单位量的真值,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约定为单次测量的真值,高精度测量结果约定为低精度测量结果的真值”,每个例子的前半句就是约定的条件,在前面的条件约定之下,后半句所说的就是约定真值的客观存在。不过这个约定真值并不是理论上的被测量真值,仍然是真值的近似值,是一个更接近真值的测量结果,这个测量结果无论多准确,也还是存在着误差。
  但是你说“约定真值……同样是不可测的”,我还是有异议。实际上约定真值已经测得。计量基准体现的值,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高精度的测量结果,都是通过另一个测量过程得到的测量结果,或一系列重复性测量过程得到的测量结果,这些测量结果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实在在存在的量值。例如正因为计量标准的输出值是另一个更高精度的测量过程(检定/校准)的测量结果,所以可以被约定作为被检测量设备显示值(本测量过程的测量结果)的真值。在检定/校准的情况下,测量设备显示值减去计量标准输出值,就是被测量测量结果减去其真值,从而到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或者用你说的“存在条件性”的约束下,测量设备的误差才可能是可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gxf3266364 发表于 2016-8-18 19:24:48
回答10号


我对真值的论述已经够多了。要了解我的观点,可查文集《驳不确定度论160篇集》(本栏目中有,可下载)中的下列文章:

[1.3]不确定度理论置疑(p10)
   [2.1]真值颂(p37)

[4.2]真值不存在吗(p121)
   [4.3]真值不可知吗(p124)
   
[5.1]关于真值的定义(p150)
   [5.6]真值废立之争(p164)
   [8.3]真值定义的逻辑错误(p295)
   [8.4]
真值的现实性和可知性(p298)
   
[8.5]测量仪器的真值代换(p299)
   [8.6]
计量中的真值代换(p301)

[8.7]测量中的真值代换(p304)
   [8.8]破解真值谜团(p305)

[8.9]不同真值观的不同结果(p308)
   [11.1]测量佯谬破解(p352)


诚如你所说:真值概念是基础,我很重视,所以写了上述那么多文章。真值问题是不确定度论派与误差理论派的分水岭,至关重要。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我没有简单说清真值概念的本事,所以不做一两句的回答。况且,是否承认真值可知,牵涉世界观,解决并不容易。但真值可知是必须坚持的;“真值不可知”是康德唯心论的翻版。劝你不要跟着外国人瞎说。你想弄明白真值的问题,就看看我上边列的14篇文章。暂时弄不懂,就慢慢想一想。你既难不倒我,我也不会被你牵着鼻子走。讨论问题不能设置障碍。其实看看具体问题,可以帮助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考虑点实际问题吧,老是在出发点兜圈子,就没法前进。研究学问,要钻得进,也要出得来,学问的天地大得很,眼界要放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tgboler 发表于 2016-8-18 20:09:01
谢谢版主回贴。
不过在人家帖中讨论,总是不妥,另外开帖讨论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快乐.每一天 发表于 2016-8-18 20:58:11
这篇文章很好啊,给我们这些新手很大的帮助,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redfree 发表于 2016-8-18 21:12:10
  史老师提到了“误差理论取3西格玛,可信性是99%,不确定度取2西格玛,可信性就是95%”,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可信性”并不是测量结果的可信性,并不是测量不确定度。史老师所说的“可信性”应该是指“包含概率”或者指统计学中的“置信概率”、“置信水准”,是在规定的区域内包含被测量的一组值的“概率”。包含概率p和自由度v共同确定了包含因子k 的大小,而包含因子k 才是确定扩展不确定度的因子。单独的“置信概率”在未知自由度的情况下并不能确定不确定度(可信性)的大小。置信概率和不确定度表达的不是同一个东西,不能相提并论。
  另外,不确定度被理解成可疑度、可信性、可靠性,虽然在当前明确表示和我意见相同的人还不多,但也并不完全是我个人的理解。“不确定度”是由英文单词uncertainty翻译成中文得到的,我认为这与译者如何翻译有很大关系。单词uncertainty由词头un,词干certain,和词缀ty组成。词头un表示否定或反义,词缀ty表示词性,词干certain是核心。单词certain的中文含义有确信、深信、无疑、肯定、必定、可靠、确定、确凿等,加上词头和词缀的单词uncertainty翻译为不确定度、不可信度、可疑度、不可靠度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仿照不直度、不圆度、不垂直度等可以被改称直线度、圆度、垂直度,那么不确定度、可疑度、不可靠度改为反义词就是确定度、可信度、可靠度。因此不仅仅是从科学的层面把不确定度理解成测量结果的可疑度、可信性、可靠性,即便是从中英文翻译的层面来看,除了把uncertainty 翻译为不确定度外,翻译成可信性、可疑度、可靠性也都是没问题的。如果一开始不是翻译成不确定度,而是翻译成可信性或可靠性,摆在我们面前的术语可能就不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而是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或可靠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darny 发表于 2016-8-18 21:18:19
  1.“计量”具有动词和名词双重词性。作为动词,计量的确是个活动,也就是狭义“计量”的定义“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见JJF1001-2011的4.2条)。作为名词,计量是一门科学,也就是广义计量——“计量学”的定义“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见JJF1001-2011的4.3条)。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这句话来源于1998版本JJF1001关于计量学的定义。
  2.名词术语的确有许多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之分的。例如人们在说天上的“星”的时候,狭义的星是不包括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广义的星则泛指宇宙中的星体。测量和计量也都有狭义的表述和广义的表述情况。
  3.测量者不能知道准确性(即误差),而只能知道可信性(即不确定度),原因很简单。测量者给出的是自认为被测量最准确的值,并不知道测量结果的误差。如果要知道误差,测量者一定会用修正值(误差的反号)加以修正。测量者的测量结果误差必须由比该测量者所用测量方法更高准确度的另一个测量过程获得,未获得另一个更高准确度的测量结果之前,测量者不知道被测量的真值(参考值、约定真值),因此不知道自己的测量结果的误差。不知道被测量真值,就不能知道误差,也就不能知道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老师所说“测量者选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必然知道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该说,测量者选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只能获得测量结果,当然也可以根据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估计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大概范围,却无法确定误差到底是多大。道理很简单,每一件相同规格型号的测量设备虽然示值误差允许值是相同的,但具体的示值误差对于测量者来说并不知道,只能知道该测量设备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就一定在示值允差范围内。所以老师的例子只能给出±0.05mm,至于到底是0.01、0.02还是0.05,测量者自己无法说清楚。如果要说清楚,还必须送更高准确度的另一个测量过程去测量。
  一个被测对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一次测量只能给出一个测量结果。测量者虽然不能确定自己给出的测量结果误差到底是多大,但却可以根据使用的测量设备特性和环境条件评估出测量结果可信性的宽度有多宽,这就是测量不确定度。
  赞成老师所说“测量讲究准确,准确是测量的灵魂”,但是也不能忽略“可靠”,测量同样必须讲究可靠性,这个可靠性就是可信性。量值准确和可靠都是计量的灵魂,二者都不能偏废。不确定度所讲的可信性不是用概率描述的,不能说可信性是99%或其它概率,不确定度说的可信性是用宽度描述的,可信性的宽度与被测量值的计量单位相同。
  完全赞同老师所说的“不能把误差范围(或称准确度或称最大允许误差),叫做可信性”,误差范围和可信性完全是两回事。但是正因为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或称误差范围)给测量结果带来了不可靠性,使测量结果在一定的宽度内让人“可疑”。用测量设备的最大允差评估出来的不确定度,就是测量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有时候也就简称“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了。但简称归简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测量设备并不存在不确定度,只存在示值允差这个特性,所谓的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仍然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vooper 发表于 2016-8-18 21:22:19
我的观点和史老师有不同,提出来与史老师和各位量友讨论:
  1 关于“混沌”
  GUM 4.4.3条例子,“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源,20个点,测得值从96.90℃,到102.36℃,变化量高达5.46℃”,我认为这个变化既不是温度计的变化,也不是温度源的变化,而是组成这个温度测量过程的测量人员、测量设备(温度源)、被测对象(温度计)、测量方法(测量原理)、测量环境等共同影响下产生的综合变化,这笔帐必需混沌。这笔“混沌帐”其实就是用第一种(标准称A类)方法对测量结果评估出的可疑度。这个可疑度是评估出来的,因此不是测量出来的,所以的确是一次无效的“测量”,既不说明“温箱控制水平低”,也不说明“此温度计很差”。但这笔“混沌帐”却并不是“无解”,它是一组有意义且有效的“实验”,通过实验评估出了该测量方法的可信性一个分量。
  2关于“歪曲手段”
  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检定过程,评定对象是“用检定装置测量被检测量仪器”,在进行A类评定时,不是“把被检仪器的性能,赖到了检定装置的头上”。因为评估的对象是检定结果(测量结果)或检定过程,测量结果或检定过程当然既与被检仪器有关,也与检定装置有关,所以既考虑被检仪器也考虑检定装置理所当然是合理的。一位网友说的例子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否把误差和不确定度两个概念搞混淆了我不得而知,可以对当时的情况再认真分析一下。
  3关于“歪曲对象”
  对于不确定度评定必定除以根号N,一定要搞清楚这个N的含义,千万不要和不确定度A类评定进行重复性试验的次数n混淆了。n是不确定的评估时重复试验的次数,N是此后在实施测量时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测量次数或实际给出测量结果时的测量次数。n必须越大越好,一般不得小于10,目的是求得测量方法的实验标准差S。N不能随意确定,一定要按规程规范规定的次数,不能多也不能少,没有规定次数N的可认为N=1,目的是求得被测量的测量结果。实际测量次数N和实验次数n千万不能相提并论和画等号。
  史老师关于宇航测速的基础是频率源的短稳的例子。“检测信号源的短稳,规定测量次数N=100,但不准除以根号N(10)”,原文全文的意思到底是怎么描述的,被测对象是什么,给出的测量结果又是什么,本人不是从事频率测量的人员,也无法查到原文,因此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有一点请教的是原文规定检测报告给出什么信息,有没有规定给出不确定度?如果原文规定给出的结果是别的什么东西,然后把那个与不确定度定义完全不同的东西也“按不确定度办事”,造成夸张或贬低也就在所难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光头人1 发表于 2016-8-18 21:39:49
唉,还是讨论些基本概念吧,基本概念不清,后面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LZ能不能去回答下我在你那急转弯帖中的问题呢?这是你所有理论的基础,但你没讲清楚,所以希望你能给大家好好讲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dzlqsq 发表于 2016-8-18 21:45:30
回LZ。没人想为难你,这是讨论学术问题,请不要用“文化革大命”的态度来讨论学术问题。

你的所有依据来源你所认为的“真值是可知的”,所以希望你能很认真的,以学术的态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来讲清这个问题,不然,就会误导别人。

我跟你是讨论学术问题,请问,真值到底怎么测,比如长度,温度,给个例子行不行?如果你不能证明这个可测性,你140篇论文又能说明什么?

我不认为传统的测量理论一无是处,我也不认为不确度理论是无懈可击,这些都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决非一概而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Copyright © 2001-2016 Nets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etson ( 粤ICP备14061212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