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快捷导航
计量基础
收藏本版 |订阅

计量基础 今日: 0|主题: 1927|排名: 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确定度论的错误与弊病(1)...

[复制链接]
winteer 发布于: 2016-8-18 19:46 2306 次浏览 16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darny 发表于 2016-8-18 23:26:57
想要我的结果,那就是,不是真值,是约定真值。

真没搞明白,全球这么多科学家,搞了这么多年,这么简单的一个长度居然都搞不定。

所以很想让老先生讲讲,怎么得到那个实际存在的真值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vooper 发表于 2016-8-18 23:31:31
学习中,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spiegesq 发表于 2016-8-19 00:09:15


                              明志篇     

                                                                                               史锦顺

我从1963年开始提出学术观点,进行学术讨论,至今整50年了。

学术讨论,有时很顺利;有时又很艰难。

我的北大毕业论文,其中建立了Q值的与放大量关系的公式,从而解决了王楚先生与廖增琪先生在当年“五四”学术讨论会上的一场争论(文氏桥与双T桥哪个Q值高)。学术观点迅速被认可,论文也被评为“优秀”。

毕业后到计量院工作,受命筹建国家微波阻抗标准。九个月后,发现教科书上波导阻抗概念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思索、整理,写出《波导特性阻抗的新概念》一文,于19649月在计量院无线电处,作同题目的学术报告。引起重视,也颇受争议。说大学教科书的阻抗概念错了,一些人想不通,个别人很反感。

1965年我把文稿(第五稿)送请著名微波理论家林为干教授(当时是学部委员,后来改称院士)审阅。他在高教部招待所约见了我。林教授严厉地批评我近两个小时。记得那是个星期天,一见面,他问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回答:北大,他似乎认为可以一谈;但得知我63年才毕业时,他则说:你年轻轻的该好好学习,不该对国际上的常规理论说三到四。他质问了我几个问题,重点是量纲。我只简单地回答了一些,而尽可能记下林教授的每一句话。回来后,我并未气馁,而是仔细想通他的每个问题。这对我帮助很大,在此后的几次学术讨论中,因有了充足准备,便一路顺畅。林教授很认真,在我文稿的背页,演算了我文章中的几段主要推导。这个稿本,我至今珍藏着。这件事使我明白,在学术上,有时批评比夸奖对人的帮助更大,能逼人想得更深入。

文革开始后,学术讨论很困难,学术刊物与学术会议都停止。我不能公布自己的见解,有些着急,于72年初报告给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钱先生把文章转给宇航研究院讨论一番后,于19725月,批复给我。因为有国防科委批件送达,我所在的十院计量室,一时传为佳话。十院科技部便有了我的阻抗新概念的稿本。又传到南京14所。14所八室主任林守远在1974年告述我说:“我们所承担的我国人造卫星地面站的研制任务,1972年遇到困难:天线馈线的波导过渡,反射系数大,影响雷达作用距离。波导过渡不合格,成了拦路虎。反复审查设计,符合教科书公式;再加工,仍是原样,不合格。因为是国家重点任务,找不到解决办法,大家都很着急。这时从十院科技处得知有人对阻抗概念提出异议,我们便用你的新概念重新设计。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你的理论,任务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突击设计,突击加工。几天后拿到样品,测试结果,反射系数很小,完全符合要求,再做正品,都合格。大家很高兴,也都称赞你的新概念。我们随即把波导阻抗新概念编入14所所办工大教材《馈线》一书中。请你看看我们理解的对不对”。后来,14所的王典成,把波导阻抗的新概念,写入他的大作《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一书中。

林先生当面感谢我,说我的理论帮他们解决了工程任务的难题;其实,我更感谢林先生,他们的实践,证明了我的理论的正确。这个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成为我一生学术活动的亮点。

后来,我又进行过几次有些影响的学术活动。而近十几年的对测量计量理论的研究与讨论,由于网络之便,迅速传播,引起一些网友的关注。有些人表示支持,有些人反对。本轮的摘要本,是准备上报用的,为慎重起见,再次刊出,请网友指正。观点网上都登过。

我深知,我论及的是计量界的基本理论,是大事,我必须慎之又慎;而对手是八大国际学术组织,以及那些宣扬不确定度论的专家与讲解师们。不确定度宣贯20年了,已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势力。虽有一些名家视不确定度论如粪土,但不愿站出来讲话。嫌麻烦。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老史在有生之年,将坚持下去。我深信:越是不容易被理解,说明更需要做工作。中国人要自强,要在世界上争得话语权,就要有自己独具一格的见解。要相信真理的力量!若问老史年老体衰,何以干劲十足?答曰:老史要实现中国的计量梦!就是要建立起一套中国式的计量理论,让国际计量界来学学简单、易学、好用、可靠的新概念测量计量学!彻底废除错误的、误事的不确定度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chaojiwantong 发表于 2016-8-19 00:21:15
嗯,很好,需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去讨论问题。

针对你老的回答,真傎是可测的,那我还是针对我的问题,一个长度标准,用什么东西去测呢?测量的工具是绝对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everloses 发表于 2016-8-19 00:21:28
回复 7# lcatei

你第一句说:“不要跳这么高”,第二句却说“我很尊重你”。你这是先打一棒子,随手又给一块糖,你的两手我都不能接受,因为我还看不透,你到底是讨论学术问题还是看不惯批驳不确定度理论,想出口气。想骂你就骂,别憋坏了。只是脸别一会黑一会红,要选定自己想当的角色。

你第三句话说:“向你老请教”,第四句却说:“(答案)我只要是或否”。你这是请教吗?你竟规定别人该怎样回答你,这哪里是“请教”,却像是法官在审判犯人。你以为老史会上你的套吗?

至于讲课,谁请过我讲课?我又什么时候说过“开课”?这里是学术讨论,谈自己的个人看法。你怎么连讲课和学术讨论都分不清?对一种理论,例如不确定度论,有人不赞成它、反对它,就可以谈出个人的观点,大家讨论,这叫“学术讨论”;世界上没有这样的讲课。我谈我的观点,看的人是赞成还是反对,自己拿主意。因不是讲课,讲者不是教师,没有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至于是正作用还是反作用,那就见仁见智了,只能由历史来检验。不同意老史的观点,就站出来反驳老史对不确定度论的批驳。简单地表态没用,要讲出道理来。

怎样测得真值?整本整本的测量学理论、计量理论、误差理论都是在讲测量计量的方法,就是如何测得真值的方法。国家有计量科学研究院,测试科学研究院;有中国计量学院(大学);各省、直辖市有计量科学研究院。我国有一百四十多所大学中,设有与测量有关的专业。这些研究院与专业,都是以“如何测得准”为基本方向。真值,说简单,极其简单,真值就是实际值,真值是存在的(否定VIM第一版);真值是可知的(否定VIM第二版与第三版的主要部分)。真值,说复杂又极其复杂:仅是真值可知不可知,就迷糊着计量界的许多人,已成为讨论测量计量问题难以越过的障碍。GUM说过:真值就是实际值。难道实际值不能测量吗?实际值不能知道吗?要给出一个字的答案,那就是:能!

怎样知道量的真值?测量!根据需要的准确程度,选用满足误差范围要求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于是得到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包括:1测得值;2 误差范围。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就是测得值的误差范围。

人们要知道的是被测量的真值,而得到的是测量结果(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测量结果是以测得值为中心而以误差范围为半宽的区间。测量结果中必然包含真值(准确地说包含概率99.73%)。人们测量是为满足实际需要。只要误差范围足够小,测量结果,就是人们所要的真值。

一说真值,有些人就想得很玄,似乎误差不为零就不算完。这是钻牛角尖,是空想。上次说过,没人能画出面积为零的点,但不能由此而否定几何学,同理,实现不了误差为零的测得值,也不能由此而否定真值的存在,不能由此而否定真值的可知性。随着历史的发展,误差范围在逐渐缩小。特别是,准确度没有门限,误差范围可以无限小,这就是真值的可知性。减小基准的误差范围的研究工作,人类将一代一代地奋斗下去。

人们对真值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各种量本身的维持特定值的特性,也是多层次的。人的身高,是客观存在,每人的身高都有其特定值,这就是身高的真值。姚明个子大,身高216厘米。216厘米就是姚明身高的真值。米尺的误差范围是0.5毫米,对测量身高,米尺误差可略。身高报到毫米,没有意义,因为人稍挺一点或放松一点,就会变几毫米。中国篮协公布姚明身高,有效数字到厘米,即大致误差范围为1厘米,反映了姚明身高的真实情况,2.16米就是姚明身高的真值。美国NBA公布姚明身高为219厘米,当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时,NBA发言人说:发布的身高是穿运动鞋的身高。因此219厘米不是姚明身高的真值,而是姚明身高的“毛值”。

对变量测量来说,测量误差可略,每个测得值都是真值。测得值、实际值、真值三位一体,只称变量就可以了。一般所说的常量,当测量误差变得很小时,也成为变量。例如。一根约0.5米的钢棍,钢的膨胀系数是1.2×10^(-5)/℃,室内温度变化2℃,钢棍长度变化12微米。当用卡尺测量,误差范围是50微米,用钢卷尺测量误差范围是0.5毫米。这是常量测量。当用激光比长仪测量时(长度标准局部恒温),误差范围0.2微米,误差范围远小于钢棍的长度变化量,因此激光比长仪对钢棍的测得值各个是真值,测量是变量测量。

测得值准确到表现被测量的变化时,这个变化既然是量的真实变化,说明各个测得值都是真实的值,也就都是真值。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lkamxmk 发表于 2016-8-19 00:25:50
呵呵,不要跳这么高吧。

首先,我很尊重你,在这里都是平等的。

我的问题很简单,是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既然你老在这开课讲学,所以作为听众,在这里问你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算是向你老请教 。

请能否正面回答我,我只要是或否就可以了。

请问,长度基准那个值是真值吗? 因为我仅是一个小小的测量员,很想知道真相,所以请你老赐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流氓插件 发表于 2016-8-19 00:40:56
看的不太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Copyright © 2001-2016 Nets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etson ( 粤ICP备14061212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