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快捷导航
计量基础
收藏本版 |订阅

计量基础 今日: 0|主题: 1927|排名: 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确定度论的错误与弊病(1)...

[复制链接]
winteer 发布于: 2016-8-18 19:46 2308 次浏览 16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不确定度论的错误与弊病(1)

                                                                      (《驳不确定度百论集》摘要)

                                                                                                                                    史锦顺

第一部分 基本观念错误

1 宣扬不可知论

真值是对应测得值而说的。真值就是客观值,就是实际值。客观事物是可以认识的,真值是可知的。测量的目的是认识真值。实践的需求是得到误差范围足够小的测得值,即相对真值。误差范围可以无限制地减小,不存在测量准确度的门限。人们可以得到误差范围满足需求的量值,就是正确地认识了量值。这就是误差理论的真值可知论。测量的准确靠测量仪器的准确,计量是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测量计量的立足点是客观量值的可知性即真值的可知性。

真值不可知是不确定度论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这是不确定度论诸多错误与弊病的总根源。

2  回避实际,回避本质

GUM说真值的“真”字没必要,可称量值。照这个意思,为与测得值相区分,可称真值为实际值。不确定度论者讨厌真值这个术语,可以改口称实际值。但事实上,不确定度论不仅不讲真值,而且不讲实际值。这是回避实际,回避必须讲究的“测得值与实际值的差距”这个测量计量的根本问题。

说到底,计量与测量就是那么点事:人们要认识的是客观实际值,即真值,而测量仪器的示值是测得值。测得值与真值的差别就是误差。

测量计量的基本问题,就是误差问题。否认真值可知,不谈误差,就没法说明白测量计量的问题。

3 否定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特性

人的认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特性。事物是有特性的事物;特性是事物的特性。不确定度论硬把事物与事物的特性分开,用这种观念,错误地攻击误差理论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分类法;用这种观点来对待自己的理论,分离事物与事物的性质,强调不确定度仅属于“测量”,使“不确定度”缺失贯通性。测量、计量、测量仪器、计量标准,“不确定度”无法通用。

4  舍实测而搞评估

不确定度论把严格的实际测量变成收集资料,背离了测量计量的实践原则,背离了计量凭标准、凭实测数据说话的传统。不实际测量,就没资格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独立的判断。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6人评论

沙发
dzlqsq 发表于 2016-8-18 20:17:03
回复 2# lcatei


   
先生敢于提出问题,勇气可嘉。但一要正确估量自己,二要尊重别人。要想好自已的问题,提出论点,找到论据,写出文章(讲道理的一段话,就是文章)。要像个学术讨论的样子。不要东一句西一句,让人不好接话。不把自己的观点说明白,而又说些气话,这是对看你帖子的人不够尊重。

-

你质问说:“请问谁否认过真值是客观存在的?”

我回答你:第一,你质问别人,要针对别人的论点,老史批驳的是“真值不可知”论,并没提“真值不存在”论。你的质问与我的文章对不上号,第二,国际的基本文件都没看过,没资格质问别人。不知道的事可以问,但那是请教,而不是质问。有功夫该看些基本文件。我告诉你,“真值不存在”论载VIM第一版1.18条,中译本《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名词》1986版第10页。

VIM 第一版强调真值不存在;第二版强调真值不可知;第三版分三个版本:2004 版、2008版和2012版。2004版把真值、误差等概念列入附录,不列入正文,其意图很明显,这是要取缔误差理论的一切概念。对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潘必卿院长,代表中国向国际计量局提出强烈意见,此后VIM2008版以及2012版又把误差理论的术语,包括真值、误差等列入正文。VIM2012版承认了某些情况下真值可知,这是进步;但又说待测量的真值不可知,总的来说,没改变真值不可知的基本立场。又说有标准时真值可知,这是自己否定自己。

你质问说:“请问真值存在,就一定测得到吗?比如长度,我们的源头是真值吗?”

你的表达似乎不完整,我不能确切理解你的观点。我文章讨论的是真值是否可知的问题。你可以赞成“真值可知”,也可以主张“真值不可知”,然后摆出理由来,辩论一番。

真值是相对测得值而言的,真值就是客观值、实际值。实际值是客观存在,当然是可知的,是可以测量得到的。如果说真值不可知,还测量什么?还搞什么计量?测量要准确,靠的是仪器的准确;计量是保证仪器的准确,靠的是标准。准确就是误差小,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的差距,测得值减真值是误差元,误差元的绝对值的一定概率意义的最大可能值是误差范围。

准确度没有门限。如果误差范围有个最小值的限度,那就得承认真值是不可知的。但没有这个限度。现代量子理论的“不确定性”原理,说的是两个有共轭关系的量,同时测量,有准确度门限,因此,能量与时间、动量和坐标,不能同时准确测定。但测量与计量,都是单个测量一个量,是没有准确度门限的,因此真值是可知的。

真值概念有些像点的概念。几何学的基本元素是点,由点构成面,由面构成体。凡能给出的点,都是一个小圆面。因为再细的针,针的截面直径也不可能为零。所谓点,就是其面积比我们研究的对象小很多而不必追究怎样实现直径等于零的点。谁也得不到直径为零的点。只要说明:任给一个小面积,都可以在此面内得到比该面积小得很多的一个小小面积,这个小小面积就可以当做一个点。

面积为零的点得不到,这不影响几何学的理论的正确,不能由此说点不存在;同理,误差为零的测得值得不到,这不影响误差理论的正确,不能由此说真值不可知。实践需要的是误差范围足够小的相对真值,相对真值就代表真值。

要明白些哲学道理。绝对与相对的问题,就是哲学。有人反感哲学,这是不对的,因为哲学是自然与社会的总科学,讲的是通用的、一般的道理。不懂唯物论,就要上唯心论的当,不管人们是否知觉。

绝对性寄于相对性之中,相对性包含有绝对性。相对真理是正确的认识,相对真理的总合就是绝对真理。

就测量与计量来说,根本的需求是满足人的实践需要。人们得到满足误差范围要求的测得值,就是认识了实际值,实际值就是真值,这就是得到了真值。在计量中,只要标准的标称值的误差范围比被检仪器误差范围小10倍,标准的标称值就是计量活动的真值。

GUM说真值就是实际值。长度测量与任何测量一样,其“源”必然是被测量的实际值,也就是被测量的真值。测量如果不反应实际值,就没必要测量了。

物理公式就是量的实际值的公式,就是真值的公式。如果真值不可知,那就等于否定一切物理公式,那是不可能的,当然是不对的。

谁误导谁?不确定度论的“真值不可知”才是误导。把 “开导”说成是“误导”,真假不辨、是非混淆,这才是误导!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lillian0630 发表于 2016-8-18 20:47:39
回复 2# lcatei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3266364gxf 发表于 2016-8-18 21:04:47
分析透彻,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威风凛凛 发表于 2016-8-18 21:25:02
楼主分析的有一些道理,具体解决的办法却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gxf3266364 发表于 2016-8-18 21:53:27
请问谁否认过真值是客观存在的?

请问真值存在,就一定测得到吗?比如长度,我们的源头是真值吗?

在明确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请不要误导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2支棒棒糖 发表于 2016-8-18 22:00:20
作为河南一名县级基层计量员,真后悔自己年轻时高中没有好好学习,只考了一个普通的中专(尽管后来通过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像史老学习!敬佩史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57830716 发表于 2016-8-18 22:03:46
回复 11# lcatei

     谢谢你平静的提问。你的问题可能有不少人感兴趣,恰巧我在国家计量院工作10年,其中3年是研制基准。想回答你,又怕话少了表达不清楚。这样吧,我得准备一下,写一篇像点样的说明文,三天后在本栏目登出。那时你再评点。请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快乐.每一天 发表于 2016-8-18 22:59:22
楼主大能啊,功力深厚,逻辑性强,分析透彻,引人深思……期待您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光头人1 发表于 2016-8-18 23:22:06
回复 4# 史锦顺


   对先生追求真理,不入俗流的态度致敬!现在计量部门对不确定度的追捧太高了,以致为了评定不确定度而评定不确定度,对于应用毫无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Copyright © 2001-2016 Nets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etson ( 粤ICP备14061212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