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核查
作为为检验检疫执法提供技术支持的实验室有很多仪器设备,有的仪器价值几千元,有的仪器价值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在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如何保持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保证检验检疫结果的准确性,这是每个实验室最为重要的工作。笔者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经验并结合 ISO/IEC 17025-2000 标准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应建立档案
仪器设备到货后,应尽快组织有关人员按购货合同、仪器设备操作说明书和装箱单等进行清点、检查、调试,填写验收报告。实验室相关人员对仪器设备应建立技术档案,明确仪器的保管人,并确定该仪器是否需要检定 / 校准。仪器设备保管人负责制定仪器设备操作及维护规程。仪器设备档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名称、型号和惟一的识别编号。 2. 制造商或供货商名称。 3. 主要技术指标。 4. 接受和接收时状况、启用日期。 5. 目前放置地点。 6. 使用说明书、备件目录。 7. 检定 / 校准和 / 或验证的日期、结果及下一次检定 / 校准和验证的日期。 8. 进行维护的详细记录或保养计划。 9. 历次损坏、功能失效、调整改装以及修理记录。 10. 安装调试报告。 11. 操作规程、检定 / 校准规程。 12. 其他相关资料。
仪器设备档案建好后应作为资料统一保存,如需要借阅时,应办好手续后再借出。
二、仪器设备的检定 / 校准
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定 / 校准,仪器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按照具体情况来确定。在确定校准周期时,可以检定规程中提供的检定周期为基础,综合考虑使用频率的高低,使用环境是否变化(如在流动、临时设施或离开固定场所的生产现场检验)、测试准确度要求的高低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以此确定校准计划,即制定年度仪器设备校准和检定计划的依据。校准计划中还应包括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使用要求包括对仪器设备要求的管理,对使用人员的管理及对使用环境的要求等内容。使实验室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检定 / 校准报告应适当保存,以便查询。
三、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仪器设备在检定 / 校准之后,即可投入使用。在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有些仪器不太稳定,容易产生漂移或因出现过载造成损坏,而仅靠周期检定或校准不一定能保持仪器设备的可信度。因此要认真分析本实验室所拥有的仪器设备,确定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及核查间隔。针对不同仪器设备特性可使用不同的核查方法,如仪器设备间的比对、方法间比对、标准物质验证、添加回收标准物质等方法,当然条件允许也可以按检定规程进行自校。
在开展期间核查时,应注意所编写工作程序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施的经济性。对于不同的仪器设备可以制定详尽工作程序。既可以写入检验细则,也可以写入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对实施过程较为复杂的期间核查,还应该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在确定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时,对检验结果有重大影响的、稳定性差的、频繁携带外出使用的以及因送修、外借等原因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的仪器设备,应加强期间核查,而对其他仪器设备可以放宽核查间隔。另外对因使用频率较低而延长校准周期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应通过期间核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准确度,或者通过核查发现其准确度的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校准周期。
四、做好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维修和报废工作
一般的仪器设备,可以在其操作规程中规定维护保养的方法和时间。必要时对使用频率高的大型仪器设备,应该制定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对于维护保养工作较为复杂或有一定专业性要求的仪器设备,要另外制定维护保养的作业指导书,必要时可以请仪器公司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在该仪器醒目的位置上加贴停用标志,以防止误用。同时应该及时联系维修以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仪器设备在超过使用年限后,往往会出现异常现象,或者在检测中发现检测数据不稳定,经过维修也无法满足检测要求,或者校准后一些技术参数达不到检测的要求,这时我们就要考虑让该仪器设备报废,仪器设备报废同样也要经过适当的验证程序,因为它属于固定资产,要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报废处理工作。
[ 本帖最后由 teacar 于 2007-1-23 23:5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