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项目论证需求,最近看了不少相关文献资料,也查看了国家计量标准和国家标准,发现问题不少,特来请求专家支持:
背景认知:通过文献阅读和知识整理,感觉误差是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而不确定度是测量仪器输出结果偏离真值的范围,如真值是1g的实体,某次测量(或多次测量)值为1.001g,则其测量相对误差是1‰。至于扩展不确定度,则是加上置信区间了。即若测量仪器是0.003g(k=3)的扩展不确定度,则真值为1g的实体测量结果落于1±0.003g区间内的概率是0.9973。
感觉误差是对测量数据讲的,而测量不确定度是评价仪器性能的。
(1)请问以上认识正确吗?
目前探索质量测量的误差或精度,发现当前相当部分的仪器均给出了测量不确定度或衡量方式,而计量技术相关文献中普遍给出了测量设备的计量指标。现在的问题来了,如何根据天平仪器的计量信息评价其测量不确定度?此处是纯根据测量仪器计量结果,而且不能开展实际计量测量(即不能开展A类不确定度评定,就项目需求而言,仪器尚未采购,仅论证其性能是否符合需求)。
比如目前质量测量有机械天平、电子天平和电子秤三大种。其中机械天平的计量标准JJG98-2006中给出了天平的计量性能最大允差有:A示值重复性、B检定标尺分度值误差、C横梁不等臂性误差和D游码称量误差四种,而计量证书中给出的信息是:A空枰(全秤)分度值、B全秤量分度值误差、C左右盘分度值差、空秤(全秤)天平示值重复性、D横梁不等臂性误差和E游码标尺称量误差、机械挂码组合误差等。而检定过程中这些指标还可以有选择地出现,比如E项有时就没有!
对于电子天平或电子秤,给出了检定分度值,实际分度值,最小读数值(商品实际指标)等,四角偏差等,目前从文献中可以看到电子类天平/秤的不确定度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A天平重复性、B天平分辨力、C环境因素如温度、震动等,也有文献给的较多,包括四角码什么的。但机械天平的测量不确定度目前尚未发现统一的标准,每一个文献都有自己的方式,没有规律性。
在了解这些信息后,我有如下疑问:
(2)为什么文献中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均以某次称量为基准,如200g全秤量的不确定度,是不是说每一次称量都有自己的不确定度呢?如天平计量时就有空秤和全秤之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就不能认为测量不确定度是仪器特征指标了,因为它是变化的啦。
(3)如何根据计量数据得到天平的测量不确定度?或者说能否根据计量数据得到天平的不确定度?包括电子类和机械类的?如果是,如何根据计量信息计算某给定机械天平的不确定度?
(4)电子天平或电子秤的实际分度值d表征测量精度吗?很多商家这么说的,可是那个检定分度值e又是怎么回事?可以取到10d?请问这两个值哪一个能够表征测量偏差?
急求专家支招,目前困惑较多,认识不到位,敬请您批评指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