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水 为 度
度量衡是人们生活生产缺少不得的计量活动,长度的计量又首当其冲。在其初级阶段,长度计量的标准,就在人的身上,即所谓“以身为度”。比如:降雨“两指深”,大约30毫米;汉字“尺”就给出了以中指和拇指张开量距的形象,那所得长度为1拃;据考古证实,商代(殷墟出土的骨尺、牙尺)1尺约等于15.8 厘米、15.7厘米和16.95厘米,所以成年男子叫“丈夫”是名副其实的;两臂张开,两手间的距离是“庹”,可以丈量房间的长宽;脚掌也是尺子,在许多西方国家尺与脚是同一个词(英语为food,德语为Fuss,挪威和丹麦语为Fod);迈开双脚的“步”,是量地的尺子,“步测”公然用在测绘行业和野外活动中。在面积方面,至今还有巴掌的面积约占皮肤面积的1%,用于估计烧伤的面积。至于说你的心脏一如你的拳头大小,恐怕也并非无稽之谈。
再推广一点,测量地球的“米”,是通过巴黎的地球“腰身”(子午线)全长的4000万分之一(以后又有更科学的定义)。用地球的半径(R)衡量,月亮距离我们大约是60.2个R。更大的尺子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了,学名叫“天文单位”,符号为AU。这些个巨大的量天尺,仍没有脱离“以身为度”的窠臼。
而在其他方面,不少却是“以水为度”的。例如,经常挂在嘴边的“水平”一词,本意是指水静止状态下的表面位置,表示与铅直方向垂直的状态,是最经常要求的标准,在测绘、建筑、机械等行业应用极多,甚至出现了水准仪、水平仪、水准管等实用器具。看,一个小小的由酒精、乙醚或水等液体留出的气泡,竟能扶危定倾,决断高楼大厦的安危问题。
至于其他物理量的量度,不少也是“以水为度”的。比如,高程是以海平面为量算的基准的。水陆相反相成,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样,陆地上的绝大多数山峦、土地、河流、建筑的高程都能有正值,而海洋里的礁石、沟壑就有了“负”值(如果按“深度”来说,是正值)。海面涨涨落落,可以取其多年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当然不同的国家,可以有各自的基准。
质量的单位“千克”,最初是以1000立方厘米体积水的质量为标准的。由于水的密度千差万别,变化太大,难以做得精确,到18世纪末,就改用人工制作的白金圆柱体做标准。
瑞典的天文学家摄尔絮斯在1742年提出了计量温度的标准。他把水的沸点当作0度,冰点当作100度,其间分成100个等级。这就是最初的“摄氏度”(℃)的规定。第二年,又把冰点和沸点的度数颠倒过来,以使温度越高,数值越大。它比1724年德国—荷兰物理学家华伦海特提出的,也是基于水的冰点和沸点(相差180度)的“华氏度”(℉),要方便一些,于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热量的单位“卡”或“卡路里”的规定也借鉴水。1925年以前规定:使1克水从15 ℃上升到16 ℃所需要的热量(或能量)为1卡。
一个曾经很盛行的量——比重,规定为:物体的质量和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用它很容易判断物质在水中的沉浮。
还可以举出一些事例。科技进步以后,不少标准更严密、更客观了,但是仍不难看出其脱胎于水的痕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