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快捷导航
计量基础
收藏本版 |订阅

计量基础 今日: 0|主题: 1927|排名: 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行“误差修正”后‘测量不确定度’会加大吗?...

[复制链接]
wangwu 发布于: 2016-8-18 17:40 2389 次浏览 10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修正”后“‘测量不确定度’会加大”】是某些“专家”论断!......做了“误差修正”后,测量结果反而更不确定了?!--- 吃饱了撑的?
     事实是:完成“误差修正”时,就意味着对原先测量结果中的某些不确定因素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确定,‘测量不确定度’一定是减小的!....当然,这是针对同一认识主体而言的。
     
     若张三有个测量结果X1及承诺的相应‘测量不确定度’U1,李四基于张三的结果修正得到另一个结果X2=X1-dX及承诺的‘测量不确定度’U2——

     如果李四不了解张三U1的来历,或只能照搬张三对X1的“不确定度”评估结果U1,再加上(合成)修正量“dX” 的“不确定度”分量,于是得到U2>U1___这就是谬论‘专家’的‘理论依据’! 他也不管是否合理? 有哪个傻瓜想用如此‘修正结果’X2呢?

     如果李四充分了解张三U1的来历,或是张三自己做修正,那么,在基于X2=X1-dX “评估”X2的“不确定度”U2时,其中X1的“不确定度”一定会比原来的U1明显减小——【由于“修正”行为的实施,会减小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譬如即时‘校正’可以有效减小‘系统漂移’等)...】,如此再加上(合成)修正量“dX”的“不确定度”分量,得到的U2也一定会小于U1!.....这才是合理的结论。


补充内容 (2014-9-30 22:47):
“误差修正”时的“不确定度”关系——
   记 z为未知的被测量(真)值,x1为“误差修正”前的‘测得值’,ε1为相应的“测量误差”,有
     

补充内容 (2014-9-30 22:48):
z=x1-ε1    (1)

补充内容 (2014-9-30 22:57):
由于x1是确定量,由(1)式可知:
  基于测得值x1,被测量(真)值z的不确定度U(z)就等于“测量误差”ε1的不确定度U(ε1),即

U(z)=U(ε1)(2)

补充内容 (2014-9-30 23:08):
如果针对测得值x1得到了一个‘误差修正值’dx,相当于在原来的“测量误差”ε1中‘确定了’一部分:dx,剩下一部分——不妨记为ε2,即

补充内容 (2014-9-30 23:08):
ε1=dx+ε2     (3)

补充内容 (2014-9-30 23:10):
(3)代入(1),有
z=(x1-dx)-ε2    (4)

补充内容 (2014-9-30 23:13):
由于(x1-dx)是确定量,由(4)式可知:
  基于修正后测得值(x1-dx),被测量(真)值z的不确定度U(z)

补充内容 (2014-9-30 23:15):
就等于“测量误差”剩余部分ε2的不确定度U(ε2),即
U(z)=U(ε2)        (5)

补充内容 (2014-9-30 23:18):
比较(5)与(1),便不难理解【测量误差修正后,‘测量不确定度’必定会有所减小!】

补充内容 (2014-9-30 23:20):
更正,应该是:比较(5)与(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0人评论

沙发
威风凛凛 发表于 2016-8-18 18:12:59
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所谓“可信性”‘分立’是部分所谓‘专家’的梦呓!   一个测量结果‘可信’的基础是它‘准确无误’!不准了,你还信它什么?.....对此,史先生已从古到今、从浅入深的系统论述过。

     有人将测量结果的“实际测量误差值”当作了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指标”! 如果作为外行,是无可指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ck99945 发表于 2016-8-18 18:38:34
不明觉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buffona 发表于 2016-8-18 19:16:00
系统测量误差定义为:在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或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随机测量误差定义为: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可以修正的是系统测量误差,一般是指保持不变的那部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是不能被修正的;
就不确定度而言,其定义为: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因此这种分散性,是不会因为误差修正了保持不变的那部分系统测量误差而改变,所以其测量不确定度不会发生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57830716 发表于 2016-8-18 19:51:04
不需要做任何的推导和证明,误差理论或者测量常识告诉我们,进行“误差修正”后测量结果的可能误差会变小,有了不确定度概念后对应的就是‘测量不确定度’会变小。也就是我们忙活了一阵进行“误差修正”,得到的报答就是测量结果定性的说更加准确了,定量的说过去叫可能误差变小了,现在说‘测量不确定度’变小了。
说修正后不确定度会变大的观点,是极其不负责任,这样所谓的“专家”也只配个“砖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redfree 发表于 2016-8-18 20:17:32
个人觉得修正后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应该是小于没修正时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没修正时考虑的是测量重复性和标准器的准确度引入的不确定度,修正后考虑的是测量重复性和标准器上一级对其校准时评定的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基本不变,没修正时的标准器的准确度引入的不确定度明显要小于标准器上级对其校准时评定的不确定度,所以修正后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应该是小于没修正时的测量不确定度。这样在相同的置信概率下真值落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不是说明测量过程更可靠了么。以上个人之言,望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快乐.每一天 发表于 2016-8-18 20:47:00
即便按现行“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也没有明确排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在众多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模版中,也实实在在的纳入了许多“在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的测量误差的分量”对应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如对测量系统实施标定的“标准器”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分量。.....只知道它不变,但不知这不变的值为何?——依然是“不确定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everloses 发表于 2016-8-18 21:14:28
  任何事情都不能想当然,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与修正前的测量结果相比,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变化也不能想当然。当用一个测量过程测得测量结果L,其与被测量真值(参考值)Z的差(误差),记为Δ=L-Z,就确定了,通过测量过程的所有信息评估的测量不确定度U也同时确定了。
  如果测量过程不变,已得到 L,再用误差为 δ 的修正值 a 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另一个测量结果 L′,L′ 的误差即为修正值的误差 δ。因为 δ<Δ,从而可断定 L′ 的误差小于 L 的误差,修正后的测量结果 L′ 将更趋近于真值 Z,准确性变好。
  但,修正值 a 也是通过测量(另一个测量过程)获得的,a 除了拥有自己的误差 δ 外,也有自己的不确定度 U′。L 与 L′ 的关系是:L′=L+a。
  式中输入量 L 的不确定度为 U,输入量 a 的不确定度为 U′,那么修正后的测量结果 L′ 的不确定度如何呢?
  L 和 a 通过两个不相关的测量过程分别获得,那么 L′ 的不确定度就应该用 U 和 U′ 的均方根来合成,U 和 U′ 的均方根是不是应该大于 U 和 U′ 中的任何一个呢?所以说,将测量结果 L 用修正值 a 修正后,得到另一个测量结果 L′,L′ 的误差将小于 L 的误差,而 L′ 的不确定度将大于 L 的不确定度,即修正后的测量结果比修正前的测量结果准确度提高而可靠性(可信性)降低,是以牺牲部分可信性的代价换取了提高准确性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一条龙 发表于 2016-8-18 21:34:13
回复42楼史老师,兼回复41楼
  一个概念的定义从来都是追求简捷明了,而并不讲究“含蓄”,为了含蓄而令人们对概念感到“朦胧”,必是一个失败的定义。不确定度定义本来是简捷明朗的,把“不确定度”定义解释为“误差范围”或“误差范围的一种”,混淆不确定度与误差范围的区别,这才是感到“不确定度”定义“朦胧”的根本原因。回归到国际标准和国家规范给不确定度的本意,才是消除朦胧,使头脑清晰的根本办法。
  我的态度和性格与史老师相近,崇拜权威和权威机构,但绝不迷信权威和权威机构,也许就是史老师所说的“不知天高地厚”吧。我不会像有的人一见到不同意见就头疼,就挖苦讽刺,甚至个别还有出口大骂的,我不怕打,不怕批,敢于面对不同观点,而且也从内心欢迎不同意见的提出,没有不同意见也就不存在讨论、研讨和辩论了。正因为有这个共同之处,所以我和史老师在不确定度方面的讨论持续了这么长时间,也许还要持续下去。在讨论中我从史老师那里获得了大量信息,也逼迫我不断地学习,加深对不确定度定义和评定理论的认识,我还自认为我找到了否定不确定度者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确定度”定义是简捷的,明朗的,并无错误,不确定度理论总体上也是科学的,实用的。为什么有人感到“朦胧”,甚至反对,根本原因其实就在于混淆了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因已有十分成熟的误差理论存在,只要把不确定度与误差或误差范围相混淆甚至画等号,不确定度及其评定理论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放着成熟的理论不用而另搞一套的确就是纯属添乱。有些不确定度理论的拥戴者也是因为把不确定度与误差范围画了等号,认为不确定度评定理论是误差理论的发展,不确定度是误差范围的一种,试图用不确定度取代误差或误差范围。否定不确定度和否定误差理论都是错误的,其根源都是犯了概念混淆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chaojiwantong 发表于 2016-8-18 22:02:41
可能正确的“误差修正”时的“不确定度”关系——     

     记 z为未知的被测量(真)值,x1为“误差修正”前的‘测得值’,ε1为相应的“测量误差”,有
                                 z=x1-ε1            (1)
     由于x1是确定量,由(1)式可知: 基于测得值x1,被测量(真)值z的不确定度U(z)就等于“测量误差”ε1的不确定度U(ε1),即
                                U(z)=U(ε1)  (2)
      如果针对测得值x1得到了一个‘误差修正值’dx,相当于在原来的“测量误差”ε1中‘确定了’一部分:dx,剩下一部分——不妨记为ε2,即
                                 ε1=dx+ε2        (3)
    (3)代入(1),有
                                  z=(x1-dx)-ε2    (4)
    由于(x1-dx)是确定量,由(4)式可知: 基于修正后测得值(x1-dx),被测量(真)值z的不确定度U(z)就等于“测量误差”剩余部分ε2的不确定度U(ε2),即
                                  U(z)=U(ε2)        (5)
     比较(5)与(2),便不难理解【测量误差修正后,‘测量不确定度’必定会有所减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Copyright © 2001-2016 Nets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etson ( 粤ICP备14061212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