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8# thearchyhigh
1. 【“真值是一个变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值,它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是无法得到的。”】是一个有点“扯淡”的‘概念’。不知是哪个老师教您的?还是您自己悟出来的?
“真值”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真实值’(---客观存在的,不是虚无的?….若非此意,算我误解,道歉!),如果仅强调其‘客观存在性’,怎么会“一般是无法得到”(确切表述宜为“一般无法确定”)呢? “真值”的要义是“大家(全世界信奉国际计量规则的人们)一致承认的、毫无异议的‘值’”!—— 要如此“大家”达成共识,当非易事。因此,“一般无法确定”。全世界能“确定”的“真值”屈指可数:那块“铂金”在18XX年X月X日X时的‘质量’(真值)是1kg;旋转一周的圆周角(真值)是360°;……。一般的量,凡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猜测’(主要依据计量测试结果,自身经验、知识不可忽略)其量值Z(真值)有PP%的可能性落在X-U~X+U的范围内。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量值对象”(“量值的载体”)的“量值”确实都可能是‘变量’,这其实是说“真值”可能是随时变化的。 但“真值”的‘定义’无关‘变量’。
2. 关于【中国的千克原器的“测量结果” :“1kg+0.271mg,标准偏差σ=0.008mg”,我们知道真值是在1.000000263~1.000000279之间"。】,需要明确了解其中“σ=0.008mg的标准偏差”的成份后才好‘合理解读’——
如果这“σ=0.008mg”仅包括由‘国际基准千克原器’传递相关的不确定因素(‘国际基准千克原器’自身的不确定度分量、比对方案及仪器系统的不确定影响),那么“1kg+0.271mg,标准偏差σ=0.008mg”称之为中国千克原器的“测量结果”是合适的,这“σ=0.008mg的标准偏差”纯粹就是那次“传递”测量的“测量误差”使然。对此“测量结果”的‘合理解读’是:代表本国政府的XXX计量院宣布中国千克原器在X时X刻(“传递”测量完成时刻)的真值有63.X%的可能性落在1.000000263kg~1.000000279kg之间。
如果这“σ=0.008mg”还包括(在上述影响因素之外)中国千克原器在有效工作期间的可能影响效应(可能的附着、侵蚀、变异…),那么再将“1kg+0.271mg,标准偏差σ=0.008mg”称为中国千克原器的“测量结果”便不是十分合适了,或宜直接称为中国千克原器的“量值”,此“σ=0.008mg的标准偏差”不仅包括“测量误差”的影响。对此中国千克原器“量值”的‘合理解读’是:代表本国政府的XXX计量院宣布中国千克原器在XX—XXX期间(有效工作期)的真值有63.X%的可能性落在1.000000263kg~1.000000279kg之间。
3. 综合各种影响因素获得“σ=0.008mg”的过程是必须妥善处理各分量之间的‘互相关系数’的,若不是亲历者,不好说三道四。
4. 按当前的‘规矩’,最终报告的“测量不确定度”确实不区分“系统分量”与“随机分量”,如此处的“σ=0.008mg”。
作为一个孤立的测量结果,如上述2.中的第一种情况,这种“分解”确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对于多个“测量结果”或“量值”的‘相关应用’来说,这种“分解”确实有实际意义(“分解”的分量名称有待斟酌)——
如上述2.中的第二种情况,如果有了这种“分解”,那这中国千克原器用于向下级标准器传递时,便可能通过重复多次取平均而合理减小这千克原器自身的不确定度分量对下级标准器的影响(其中的“系统分量”(名称宜适当调整)影响是不能通过多次重复减小的!)。
再如,若还有个中国千克副基准也同时完成了由国际千克原器的“传递”测量,相应得到其标准偏差σb=0.00X mg。如果有了这种“分解”,那这中国千克副基准与中国千克原器在共同应用时,量值误差之间的相关性便方便处理了。
当前的‘规矩’没做“分解”,不等于完全没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