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快捷导航
计量基础
收藏本版 |订阅

计量基础 今日: 0|主题: 1927|排名: 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合格性判别公式的推导与鉴别...

[复制链接]
lisi 发布于: 2016-8-18 18:24 2410 次浏览 1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

-
                              讨论:合格性判别公式的推导与鉴别
-
                                                                                                                   史锦顺
-
       1 在测量计量中,必须明确对象与工具,即明确表达的目的与所用手段间的区别。
       2 测量计量中,总是对象与手段共同作用。必须用“孤立法”将二者区分开,才能确定表征量的归属。常用的方法就是突出一方而忽略另一方。测量中选用够格的测量仪器,计量中选用够格的计量标准。所谓“够格”,就是手段的误差范围远比对象的误差范围小。
       3 解决工程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物理概念,规律要表达为数学的推导。
       4 误差理论有数学推导;误差理论虽有近似,但有九成以上的近似程度。误差理论是正确的,经历了近代科学技术、近代工业发展的考验。是成功的理论。
       5 在应用测量领域,误差理论局限于常量测量。现代大量统计测量的出现,经典误差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呼唤新的测量计量学说。新学说必须涵盖常量测量与统计变量的测量。
       6 不确定度理论的诞生与传播,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笔者认为:不确定度理论错误多多。这是计量界的大事。有必要一条一条讨论清楚。
       7 合格性判别公式,是计量(包括检定与校准)、检验、验收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实用又常用,必须正确,不能有任何含混与迁就。
       8 推行不确定度论以来, U95出现在合格性判别公式中。合适吗?应该讨论清楚。
-

       讨论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只要有道理,迟早会被人们接受。一时达不到共识,也不必着急。讨论的过程是明辨是非的过程,也是提高学术水平、锻炼思辨能力的过程。各种观点摆出来,就是“百家争鸣”。
-
       坦率地说,我的目的是传播自己的学说。但讨论中却也收获很大。看到李永新(njlyx)、崔伟群二位关于“系统误差的相关系数为+1或-1”的论断,深受启发,由此而推演出“交叉系数”的一套理论。这是由学术讨论而碰发出的思想火花,是测量计量理论的一大进展。尽管包括李、崔二位在内的网友们尚不承认,但我认为,抓住“交叉系数”这个核心,就解决了误差合成法的难题,破解了不确定度论的五大难关。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对此,我充满信心。
-
       这里争论的话题——合格性判别的公式正误的问题,也十分重要。老史的挑战是:用数学推导来论证是非。
       公式正确,必须能推导;不确定度论的公式不能推导,说明它没有根基。谁赞成不确定度论的公式,请你来推导一下。
-
       老史的主张与推导,见附录1和附录2。主体在本栏目发表过,此次重刊,略有修改。
-
-
【附录1】 计量中的R(标)与U95
-
       “计量的误差范围是所用计量标准的误差范围”,这个说法,是针对检定中的合格性判别来说的。合格的判别公式应为:
                  |Δ|max ≤ MPEV – R(标)                                                         (1.1)
       不合格的判别公式应为:
                  |Δ|max ≥ MPEV + R(标)                                                         (1.2)
       现行国家计量规范《JJF1094-2002 仪器特性评定》规定的合格性判别式为:
                  |Δ| ≤ MPEV– U95                                                                   (1.3)
       不合格的判别公式为:
                  |Δ| ≥ MPEV + U95                                                                  (1.4)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CNAS-GL27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所用的待定区半宽,也是U95。
       由于U95中既包括了必须包含的标准的误差范围R(标),也包括了不该包含的被检仪器的重复性、分辨力等性能,合格性判别用U95是错误的。

-
       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检定中为确定被检仪器的修正值而测量系统误差的操作。被检仪器有系统误差,也有随机误差。为减小被检仪器的随机误差对确定系统误差的影响,要进行多次测量。平均值的随机误差σ(平)、被检仪器的分辨力误差,与计量标准的误差范围R(标)共同构成确定系统误差时的误差。
       校准更重视测定被检仪器的系统误差。U95是确定系统误差时的误差范围。

-
       对确定系统误差,要计及被检的重复性、分辨力引入的测量误差。可用U95。而对合格性判别(包括CNAS所称的符合性判别)及计量能力的评定,不能用U95,而该用R(标)。
-
-
【附录2】校准(包括检定)的误差分析
-   

       计量业务有两种主要的模式:检定和校准。过去,我国都是检定;改革开放以来,鉴于国际上计量的主要模式是校准,我国也就兴起“校准”这一行。
       校准业务有两项基本内容。第一,确定被校仪器的系统误差,以给出修正值。第二,判断被校仪器的合格性。这第二项与检定业务相同。
       合格性管理,是生产、贸易的重要管理内容。计量是保证量值准确的活动,计量的合格性管理,尤其重要。计量法规定测量仪器必须进行计量,就是必须通过计量的合格性判别。计量部门进行校准业务,应该给出合格性判别。
       说“校准可以不给出合格性判别”,是不当的。已校准,就不可能同时再检定;因此,校准应该兼任检定的判别合格性的职能。如果校准不判别合格性,校准过了,有校准证书,却不一定合格,这样极易造成使用中的误解。广大用户为便于实际应用,也要求校准给出合格性的结论。

-
1 校准(包括检定)时,合格性判别的计量误差
1.1 测定被校仪器误差时的误差

       校准中的合格性判别同于检定中的合格性判别。计量合格性判别的误差,称为计量误差。校准与检定的计量误差是一样的。
       计量的误差公式推导如下。
       必须认清:求什么,用什么,靠什么,得什么。物理公式必须物理意义确切。必须是因果分明的“构成公式”。
       校准(检定)是用被校仪器来测量计量标准,以求得测量仪器的误差。实用操作有两种形式。1 固定标准的量值,读被校仪器的示值;2 固定被校仪器的指示值,而读取计量标准的示值。这两种形式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把计量标准的值视为真值Z(用标称值B代换),而被校仪器的示值是M。校准的的合格性判别,目标是求被校仪器的误差,因此测得值是误差元。
       误差元必须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而得到的是测得值与标准标称值之差;对计量本身的误差分析,就是求这二者的差别。
       设被校仪器示值为M,计量标准的标称值为B,标准的真值为Z;仪器的误差元(以真值为参考)为r(仪),得到的仪器示值与标准的标称值之差值为r(示),标准的误差元为r(标)。
       1 目标是求得测量仪器的误差元:
                 r(仪) = M – Z                                                                      (1)
       2 实际得到的仪器的视在误差元为:
                 r(实验) = M – B                                                                   (2)
       3 标准的误差元为
                 r(标) = Z-B            
       4 (2)式与(1)式之差是计量误差元:
                 r(计) = r(实验) - r(仪) =(M-B)-(M-Z)
                        =(Z-B)
                        = r(标)                                                                         (3)
       误差范围是误差元的绝对值的最大可能值。误差范围关系为:
                │r(计) │max = │r(标) │max
即有
                 R(计) = R(标)                                                                      (4)
       (4)式是计量误差的基本关系式,计量误差由标准(及其附件)的误差范围决定。计量误差与被校仪器的误差因素无关。

-
1.2 测定被校仪器误差范围的操作
       测量仪器性能的表征量是误差范围,因此必须求误差元的绝对值的最大可能值。求最大可能值的严格方法是统计方法,但通常的检定工作都是采用简化法,但不能忘记找最大差值这个要点。校准要测定系统误差,不能简化。校准的两项业务,操作可一并进行;而误差分析,区别甚大,要分别进行。

-
       用统计方法找误差元绝对值的最大值
       设标准的真值为Z,标称值为B,对第j测量点的仪器示值为Mji,在第j测量点测量N次(i从1到N)。
       1)求平均值M(平)。
       2)按贝塞尔公式求单值的σ。
       3)求平均值的σ(平)
                  σ(平) = σ/√N
       4)求测量点的系统误差范围
                 r(系) = M(平)-B
                 R(系)= │M(平)-B│                                                             (5)
       5)平均值的随机误差范围是3σ(平)。
       6)单值随机误差范围是3σ。
       7)被检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由系统误差范围R(系)、确定系统误差时的测量误差范围3σ(平)、分辨力误差和示值的单值随机误差范围3σ合成。因参考值是计量标准的标称值,称其为误差范围实验值,记为
                Rj(实验)=√{[M(平)-B±3σ(平)±3σ]^2}               
                       =√{[M(平)-B]^2+[3σ(平)]^2+(3σ)^2}                          (6)      

-
1.3 被校仪器的合格性判别
       设被校仪器的校准点的误差范围是R,而该点的指标值是Rj(仪/指标),若
                     R ≤ Rj(仪/指标)                                                               (7)
       R是被校仪器的真误差值(参考值是真值)。而实测的仪器的误差范围,是以标准的标称值为参考值的。计量中实测得到的是被检仪器的误差的测得值Rj(实验), 为与现行规范衔接,并强调取最大值,记为|Δ|max,误差量的测量结果是:
                  R = |Δ|max±R(计)
                    = |Δ|max±R(标)                                                               (8)
       判别合格性,必须用误差的极限值与仪器指标比。
       (A)由于计量误差的存在,R的最大可能值是|Δ|max+R(标)。若此值合格,因仪器误差绝对值的其他可能值都比此值小,则所有误差可能值都合格。因此,合格条件为:
                 |Δ|max+R(标) ≤ R(仪/指标)

                 |Δ|max ≤ R(仪/指标) - R(标)                                                 (9)


-
       (B)由于计量误差的存在,R的最小可能值是|Δ|max - R(标)。若此值因过大而不合格,因仪器误差绝对值的其他可能值都比此值大,则所有误差可能值都不合格。因此,不合格条件为:
                  |Δ|max-R(标) ≥ R(仪/指标)

                  |Δ|max ≥ R(仪/指标) + R(标)                                             (10)

-
       为充分显现误差元的绝对值的最大可能值,要根据测量仪器的特点,合理的设置标准的标称值。标准的标称值要有足够的细度、足够的量值范围,合理的分布。校准中,要有足够的采样点,有足够的测量次数。要重点针对测量仪器的薄弱点。总的原则是要找到测量仪器误差范围的最大可能值(或接近值)。
-
       标准的设置值要有足够的细度,这要求标准的分辨力,要比被检仪器的分辨力高十倍左右。
       在合格性判别中,找|Δ|max时,要微调标准值,以体现被检仪器分辨力的作用。
-
2 测定系统误差时的计量误差
2.1 测定系统误差时的操作
       校准的另一个任务是测定被校仪器的系统误差,以确定该仪器的修正值(等于系统误差的负值)。
       测定系统误差的方法是用被校仪器测量计量标准。操作与测定仪器误差相同。
       设标准的真值为Z,标称值为B,对第j校准点的仪器示值为Mji,在第j测量点测量N次(i从1到N)。
       1)求平均值Mj(平)。
       2)按贝塞尔公式求单值的σj。
       3)求平均值的σj(平)
                  σj(平) = σj /√N
       4)求测量点的系统误差
                  rj(系/视) = Mj(平)-Bj                                                        (11)
       为满足修正的需求,要选定足够的校准点数m(j从1到m)。
       5)求分辨力误差
       用“保持被检仪器示值不变,微调标准值”的方法,测得被检仪器的分辨力。
-
2.2 测定系统误差时的误差
       系统误差的测得值为:
                 rj(系/视) = Mj(平)-B±分辨力误差            
       真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定义值,以标准的真值为参考)
                 rj(系/真) = EMj-Z                                                               (12)
       则测定系统误差时的误差为
                 rj(系/计) = rj(系/视) - rj(系/真)   
                      = [Mj(平) -B]-[EMj-Z] ±分辨力误差
                      =[Mj(平) -EMj]-[ B-Z] ±分辨力误差
                      =±3σ(平) ±分辨力误差 ± R(标)                                        (13)
       测定系统误差的误差,由被校仪器示值的平均值的标准偏差、被校仪器分辨力误差和计量标准的误差合成。可能较大的误差是随机误差,按“方和根法”合成。  
       测定系统误差时的误差范围为
                  Rj(系) =√{[3σ(平)]^2 + [R(标)]^2+[分辨力误差]^2}           (14)

-
3 校准结果的表达
3.1 被校仪器的误差范围

       (A)被校仪器的误差范围的测得值
                   |Δ|max = Rj(实验)
                          =√{ [M(平)-B]^2 + [3σ(平)]^2 +(3σ)^2}   
       (B)测定仪器误差时的误差(计量误差)
                   R(计) = R(标)
       (C)仪器误差的测量结果:
                   R =|Δ|max±R(标)
       (D)合格的判别条件     
                  |Δ|max ≤ R(仪/指标) - R(标)                 

-
3.2 被校仪器的系统误差
       (A)被校仪器的系统误差的测得值
                    rj(系/视) = Mj(平)-Bj

-
       (B)测定系统误差的误差范围
                    Rj(系) =√{[3σ(平)]^2 + [R(标)]^2+[分辨力误差]^2}

-
       (C)被校仪器的系统误差的测量结果
                    rj(系/真) = [Mj(平)-Bj] ± Rj(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人评论

沙发
ttyn727 发表于 2016-8-18 19:19:53
学些了,谢谢楼主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Copyright © 2001-2016 Nets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etson ( 粤ICP备14061212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