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快捷导航
计量基础
收藏本版 |订阅

计量基础 今日: 0|主题: 1927|排名: 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测量的分割法与不确定度论的混淆...

[复制链接]
qq53039 发布于: 2016-8-18 18:37 1755 次浏览 14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everloses 发表于 2016-8-18 22:03:18
呵呵,版主放心,我不会用文化革大命的方法来讨论技术问题。

这里是技术论坛,是公开的,这里有许多年轻的同行在学习,所以学术争论应该是越辩越明,让大家在讨论进步,让青年人在学习中成长,而又不是会误导青年人。

我来划条讨论的线吧:
1。大家只讲道理,不摆资格,因为那没有用,学术不分资历
2。不得用教育的口气说话,因为学术上是平等
3。决不允许出口伤人,一旦出现,请版主同志掌握并处分

来这论坛就是来学习的,我现在很想知道真值到底怎么得到,而版主上面讲的是约定真值,而我的理解,就是约定真值,同样存在条件性,同样是不可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gooobooo 发表于 2016-8-18 22:05:56
  呵呵,大家不要伤了和气。我的观点是被测量的真值是客观存在的,“约定真值”(或称参考值)是可知的,但真正的真值是不可知的。约定真值之所以可知,是因为大家的“约定”,约定真值是被测量真值的近似值,例如计量基准体现的值约定为单位量的真值,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约定为单次测量的真值,高精度测量结果约定为低精度测量结果的真值,等等。
  被测量的值是需要通过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受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测量人员的影响,存在着的测量误差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消灭的,误差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测量结果永远也不可能是被测量的真值,只能随着计量科技的不断发展,误差无限地减小,测量结果无限接近于真值。如果人们真的能够获得被测量的真值,那么误差理论也就不复存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gxf 发表于 2016-8-18 22:08:59
  呵呵,如果说不确定度是个啥指标,它其实就是定量评价测量结果“可疑度”的指标,反过来说就是测量结果的“可信性”评价指标。测量结果作为测量过程的产品,定量评价产品质量的指标有“准确性”和“可信性”两项。“误差”反映了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高低,不确定度反映了测量结果可信性的高低。其中可信性是首要的质量指标,一个测量结果只有在值得人们信任的基础上进一步谈及准确性高低才真正有意义,如果测量结果本身并不可信,讨论其准确性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说不确定度能够帮咱点啥,那就是首先帮咱解决了测量方法可靠与否,测量结果可信与否的判定难题。要测量首先必须选择值得我们相信测量方法,要使用一个测量结果必须先确定其在多大范围内不会产生误判风险。一个测量结果超范围使用,再准确的测量结果都会造成不堪忍受的误判风险,只要在可信性范围内使用,误差再大再粗糙的测量结果都是可靠的。这就是不确定度帮的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nshukwrd 发表于 2016-8-18 23:12:00
  测量和计量在广义的理解上是一回事,因此JJF1001-2011把“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定义为“计量学”,意思是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在许多名词术语中,JJF1001也规定“测量”和“计量”等效。例如:测量单位与计量单位,测量仪器与计量器具,测量标准与计量标准,测量仪器的检定与计量器具的检定,及由这些术语进一步扩展的名词术语。
  测量和计量在狭义的理解上是有区别的,这些区别的核心发生在被测对象上。被测对象为产品的称为测量,使用工具是计量器具,被测对象是产品的被测参数,实施人员常称检验员,一般在自然条件下的现场环境下实施。被测对象为计量器具的称为计量,使用工具是计量标准,被测对象是计量器具的被测参数,实施人员常称检定员,一般在条件苛刻的实验室环境下实施。因此以狭义概念区分测量和计量时,计量是上层的测量,测量是基层的计量,它们所用检测工具准确度等级、实施检测的环境地点和实施检测的人员要求都有明显区别。
  过程的结果称为产品,无论测量还是计量最终的结果都属于测量过程产生的产品,检测结果和计量结果统称为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作为测量过程的产品同样有产品质量高低的识别标准,最重要的评价测量结果品质高低的量化指标有准确性和可信性两个。决定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量化指标称为“误差”,误差是偏离被测量真值(约定真值或参考值)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测量设备(对于测量是仪器和量具,对于计量是计量标准)的计量特性(例如示值允差)。决定测量结果可信性的量化指标称为“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可疑度,是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是被测对象真值可能存在的区域“宽度”。测量者只能给出测量结果而无法知道测量结果的误差,欲知其测量结果具体误差大小必须再实现另一个更高准确度的测量(送上级检测机构或更换另一个高级别测量),将更高准确度的测量结果作为本测量结果的约定真值(参考值)。所以绝大多数的测量都只能给出测量结果而不能给出误差(注:示值误差也是测量结果,示值误差的误差检定人自己仍然无法给出)。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不是通过检测客观得到的,而是通过所掌握的测量过程信息主观评估得到的,这些信息是公开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按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评估得到,尽管每人的评估结果不尽相同,但只要方法正确,评估了主要影响因素,评估结果大体上都八九不离十。既然测量者不能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误差,为了说明所给出的测量结果的质量高低,作为测量者唯一可做到的是在给出测量结果的同时,给出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目的是告诉测量结果的使用者本测量结果在多大的区域宽度内可以使用本测量结果。超过测量不确定度限定的这个范围宽度使用本测量结果,本测量结果就是不可信的。使用者在超出不确定度限定的可信性范围外如果一定要使用这个测量结果,就必须承担由测量结果的不可信性产生的误判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3266364gxf 发表于 2016-8-18 23:26:03
回复 3# 规矩湾锦苑


1 “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这句话,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不管出自何方,也不管说此话的是什么人,这句话都是文理不通的。计量是活动,是行为,它本身怎么是科学?

2 准确地称呼,对明确范围,讲清道理是必要的。能区别时,尽可能区分开,强调共性,提倡广义,常常是概念混淆的一个根源。

3 先生先说“评价测量结果品质高低的量化指标有准确性和可信性两个”,后边又说测量者不能知道准确性,而只能知道可信性,即知道不确定度。

这种说法,轻说,是对误差理论缺乏了解;重说,是对误差理论的诬陷。需知,不确定度论,1993年国际计量委员会才通过,又经过大力推行,才为人们所知。就是在今天,真正按不确定度论办事的,也还是少数人。1993年以前,没有测量不确定度,难道测量者就不知道自己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测量者选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必然知道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某甲选用一把游标卡尺,量程150mm,游标分格1/20毫米,分辨力0.05mm,计量合格。国家标准、国家检定规程都标示,此游标卡尺的最大允许误差是0,05mm.

只要某甲正确操作,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甲的测量结果就可表示为:

                  L = M()±0.05mm

测量钢棒的长度  读数(毫米)为:100.125        100.175     100.15       测量结果为:

                  L = 100.15mm ± 0.05mm                                1

某甲测量的测得值是100.15mm, 测量的准确度即误差范围是0.05mm.

测量结果的意义是:被测量的钢棒的最佳估值是100.15毫米,实际长度(真值)可能小些。但不会小于100.10毫米;实际长度可能大些,但不会大于100.20毫米。

测量者必然知道自己测量的准确度!

所谓的“不确定度评定”,是多余的,有些胡乱编数据,有些是添麻烦,有些则形成错误。咱们可以一个一个的清理,不确定度评定的那些样板,没几个能经得起推敲。本人在本网揭露的欧洲合格性合作组织的样板,游标卡尺的评定,就是胡评。请规矩湾先生,仔细想一想这个游标卡尺检定的不确定度评定,就不至于仍然迷糊在不确定度评定的迷魂套中。

-

测量讲究准确,准确是测量的灵魂;计量以标准的准确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也就间接保证了测量的准确,准确是计量的命脉。无论测量还是计量,唯一标志是准确。可信性是必要条件,但不是水平的表征。误差理论取3西格玛,可信性是99%,不确定度取2西格玛,可信性就是95%,先生所强调的可信性,实际内容就是误差范围,你老说那个不着谱的可信性,现在已没人说了,不能把误差范围(或称准确度或称最大允许误差),叫做“可信性”。说不确定度是可信性,如说铯原子钟不确定度是5E-15,就得允许说铯原子钟的可信性是5E-15,显眼这是不着谱的话。最近国家计量院的一项重大的成果是用铯钟锁氢钟;解释说铯钟是基准,准确度极高,但可靠性差,不能长期连续工作;而氢钟可靠性高,能连续工作。铯钟报道的不确定度很高,却说它可靠性(包括可信性)差。这说明说不确定度是可信性是不着谱的话。实际上用的不确定度就是误差范围,就是准确度(算得略小些),因为不确定度的来源不过是误差元,各误差分量。误差合成的结果,只能是误差范围,不会变成可信性。说得更不客气点,现在世界上,除你之外,没几个人说不确定度是可信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Copyright © 2001-2016 Nets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etson ( 粤ICP备14061212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