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快捷导航
计量基础
收藏本版 |订阅

计量基础 今日: 0|主题: 1927|排名: 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个西格玛——测量计量基本概念(11)...

[复制链接]
lisi 发布于: 2016-8-18 20:39 3523 次浏览 18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gxf 发表于 2016-8-19 00:14:06
你们说的常量测量和统计测量,是否就是测量的重复性和测量的复现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vooper 发表于 2016-8-19 00:15:52
史先生的理论:
      第二类  统计测量
       测得到的多个值,每个值(什么值?测得值还是真值?看上下文是测得值哦,这里容易导致偷换概念)都是被测量的实际值(实际值是真值还是测得值?);(真值还是测得值?)存在期望值,用单个值(真值还是测得值?)的标准偏差σ表征;有标称值(目标值),讲究准确度。

试着翻译1:测得到的多个值,每个测得值都是被测量的测得值,测得值存在期望值, (测得值离散性)用单个测得值的标准偏差σ表征,有标称值(目标值),讲究准确度。试着翻译2:测得到的多个值,每个测得值都是被测量的测得值,真存在期望值, (真值离散性 用单个测得值的标准偏差σ表征,有标称值(目标值),讲究准确度。
试着翻译3:测得到的多个值,每个测得值都是被测量的真值,测得值存在期望值, (测得值离散性 用单个测得值的标准偏差σ表征,有标称值(目标值),讲究准确度。
试着翻译4:测得到的多个值,每个测得值都是被测量的真值,真存在期望值, (真值离散性 用单个测得值的标准偏差σ表征,有标称值(目标值),讲究准确度。


       统计测量有一个分支是发散型统计测量(最典型的是频率稳定度测量)。测得到的多个值,每个值都是实际值;存在发散困难,方差无数学期望这是什么语法,无方差还是无数学期望,还是指二者全无?,贝塞尔公式不成立;有标称值(这个标称值和上面的”方差无数学期望“是一脉相承吗?)(目标值),讲究准确度。要用自偏差啥叫自偏差啊,先生能给个明确的定义否?)(或阿仑偏差,注意,阿仑偏差要除以根号2)。
      
试着翻译1: 统计测量有一个分支是发散型统计测量(最典型的是频率稳定度测量)。测得到的多个值,每个值都是测得值;存在发散困难,方差数学期望,贝塞尔公式不成立;有标称值(目标值),讲究准确度。要用自偏差(或阿仑偏差,注意,阿仑偏差要除以根号2)。

试着翻译2: 统计测量有一个分支是发散型统计测量(最典型的是频率稳定度测量)。测得到的多个值,每个值都是测得值;存在发散困难,方差有数学期望,贝塞尔公式不成立;有标称值(目标值),讲究准确度。要用自偏差(或阿仑偏差,注意,阿仑偏差要除以根号2)。
试着翻译3: 统计测量有一个分支是发散型统计测量(最典型的是频率稳定度测量)。测得到的多个值,每个值都是测得值;存在发散困难,方差无数学期望,贝塞尔公式不成立;有标称值(目标值),讲究准确度。要用自偏差(或阿仑偏差,注意,阿仑偏差要除以根号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dzlqsq 发表于 2016-8-19 00:16:42
回复 1# 史锦顺

     介绍给285166790网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威风凛凛 发表于 2016-8-19 00:21:17
  史老师的开场白说的非常在理,早在读书时,计量专业的老师就告诉我们:“测量得到N个数值,用贝塞尔公式算得的σ(实验标准偏差),是单值的西格玛。取N个数值的平均值,平均值的分散性用σ(平)表示,σ(平)=σ/√N 。”
  这句话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σ是通过n次重复性实验得到的实验标准偏差。如果以单次测得值作为测量结果,它(单值)的标准差就是n次重复性实验得到的σ。如果“取N个数值的平均值”,即实际以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这个测量结果的“分散性用σ(平)表示,σ(平)=σ/√N ”(注:一定要区分重复性实验次数n与实际给出测量结果时测量次数N的区别)。因此,测量结果的标准差要不要除以√N,和“常量测量”与“统计测量”毫无瓜葛,只看给出的测量结果通过多少次测量取平均值,只与最终给出测量结果的测量次数N有关,当N=1时,就是单次测得值作为测量结果(单值)的标准差σ。
  史老师已经认可了在经典测量(“常量测量”)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西格玛除以根号N,表明增加测量次数,减小了随机误差。这是正确的作法”,但从帖子的内容来看尚不认可“统计测量”中测量次数的影响。其实很简单,假设n次测量作为一个(一组)统计测量给出测量结果A1,A1的标准差设定为σ的话,我们作N组这样的测量,将得到A1、A2、……AN共N个测量结果,那么以A(均)=(A1+A2+……+AN)/N为最终统计测量的结果,A(均)的标准差必为σ/√N,说明σ(平)=σ/√N照样适用于“统计测量”。
  所以,“常量测量”时单次测量算作一个测量方案,“统计测量”时取n次测量的平均值算作一个测量方案,它们的标准差如果都记为σ的话,各自作N次相同的测量方案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无论是常量测量还是统计测量,测量一次,用单值的西格玛σ,测量N次取平均值,就要用平均值的西格玛σ/√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spiegesq 发表于 2016-8-19 00:24:33
回复 13# moonkai

   
   
你说(用)秤来秤(称)东西,那个东西质量不变,其实也不对,我们公司的电子分析天平秤M1级砝码的时候,能达到E-7克,因为电子天平的精度很高也会跳动的。但是用普通电子秤就不会跳动了,所以你两个测量概念的提出好像有点问题。至少你举的例子,不足以说明你的这个概念成立。”
-

  被测量本身的质量不变,它就是常量,对它的测量就是常量测量(我又把它称为基础测量)。用电子天平测量M1级的砝码,砝码是被测量,砝码本身的质量是不变的,电子天平示值的变化,那是测得值在变,表明的是电子天平的稳定性与随机误差,变化是测量仪器的变化,不是被测量的变化。如果把砝码换成酒精,由于酒精烝发,质量就变化了;如果加上不均匀的吹风,质量均匀减小,且又叠加上随机变化,就成变量测量了(我叫它统计测量)。

质量测量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常量测量。常量测量的目的是求被测量的量值,测得值的变化是手段的缺欠,西格玛要除以根号N,表明已减小随机误差。

以上讲的是测量物体质量的情况。      

-

如果是用E1级砝码考核天平的重现性,此时砝码是测量手段,而天平是考核对象,这时的测量是统计测量,要用单值的西格玛来表示天平的性能,不能用平均值的西格玛。用贝塞尔公式算出的西格玛,不再除以根号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3266364gxf 发表于 2016-8-19 00:35:18
单次测量用单值西格玛σ大家都没有异议。
如果被测量是常量的话,N次测量的平均可以使用σ(平)=σ/√N,此时的σ所反映的是测量仪器的重复性精度。楼上两位的分歧在于变量的多次测量是否可以按常量多次测量一样,简单地直接用σ(平)=σ/√N。

在此我个人赞成史老的意见。
我认为变量的多次测量不能按常量多次测量一样,简单地直接用σ(平)=σ/√N,这样算出来的σ(平)含义不明。

我的理解是:
既然是变量,那么用同一仪器对各变量分别做多次测量时,尽管表征仪器重复性的σ值相同,但由于各变量的分布中心是不同的,所以简单地用σ(平)=σ/√N,不能反映变量均值的离散性,因为这里面少了变量间的离散性。所以此时要想求各变量的均值离散性,恐怕需要对各变量分别做N次测量,最后利用N测量的各变量各自的均值,计算均值间的离散,即此时的单值σ(N)。用各变量N次测量的均值所计算出来的σ(N),与2楼直接计算出来的σ(平)=σ/√N,结果是两回事。全体变量总的离散性恐怕要=σ(变量均值)+σ(仪器)。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欢迎高手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光头人1 发表于 2016-8-19 01:07:57
回复 16# lzhbiao


      两类测量的区分,从测量计量这个领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区分后,对基础测量(常量测量),要用平均值的西格玛,就是说,按贝塞尔公式算得的西格玛要除以根号N,若有异常数据可以剔除;对统计测量(快变量测量)要用单值的西格玛,就是不能除以根号N。对异常数据,不能剔除,要查明原因。如果是操作失误,要重新测量;如果异常数据继续出现,要认为被测对象有问题。
     物体质量测量的情况,与其他测量不同,因为被测物体的质量通常是不变的。用各种分辨力不同、准确度不同的天平测量,都是基础测量(常量测量)。
     以上讲的是“测量”,以认知被测量的量值为目的。
-
     计量(包括对仪器的检定、校准,以及对仪器的出厂检验、验收检验)的目的是判别测量仪器的合格性,这时测量仪器是“对象”(在测量时测量仪器是手段)。判别两类测量的标准,要把测量时的判别法更原则化些,那就是看手段与对象哪个误差范围大。因此,两类测量的区分标准,在更概括的高度上表为:
     对象偏差(误差、变化)范围 << 手段偏差(误差、变化)范围   是基础测量(常量测量)                (1)
     手段偏差(误差、变化)范围 << 对象偏差(误差、变化)范围    是统计测量(变量测量)                (2)
     条件(1)(2)在测量(以认知量值为目的)情况下,转化为看被测量是常量还是变量(这种表达通俗、易掌握)。
     计量的对象是测量仪器,手段是计量标准,必须符合条件(2),而绝不是条件(1),因此,计量是统计测量。于是,第一,计量时要用单值的西格玛,即用贝塞尔公式算得的西格玛不能除以根号N;第二,计量不能剔除异常数据。要查明原因,如果不是操作错误(重测即知),要判定被检仪器不合格。我认为,出了异常数据,一舍了之,是不严格的。本人从事测量计量工作35年,从来没舍弃过异常数据。出现过几次异常数据,都把这看成是天赐良机,一定要找出原因,竟因此而有五次发现重要问题。以前的帖中,我一一介绍过详情,这里就不重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zhoujingli 发表于 2016-8-19 01:22:48
回复 5# 史锦顺

  (一)关于单值的西格玛与单次测量的西格玛
  在测量领域里的,量的“值”自然是通过测量而获得,史老师所讲的“单值”如果不是通过单次测量的测量结果,那么就请老师讲一讲“单值”的来历。
  在多次测量(n次测量)中存在两个西格玛:“单值的西格玛”和“平均值的西格玛”,你说的这个“多次测量”正是指的对测量方法优劣进行研究的“重复性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单值的σ ”和“平均值的σ ”。当使用所研究的测量方法,直接将测得值作为测量结果时,表示对测量次数不限制,测量一次也可以,此时必须使用“单值的σ ”。如果实际测量N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那么此时标准差就是“平均值的σ ” σ(平)=σ/√N。如果将n次实验的测得值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此时标准差虽然也是“平均值的σ ”,但应该是σ(平)=σ/√n。
  (二)关于统计测量与常量测量
  所谓“快变量测量”,快慢本来就是个相对概念。时间段压缩,再慢也是快的;时间段拉伸,再快也是慢的,因此统计测量与常量测量本绝对的分界线。说到底还是检测环境条件的约束,对检测时空的约束。将时间限制在足够短的时间段内测量,再快的“快变量”都可视为“常量”。
  对于“频率测量”本人确实不明白,我相信论坛中从事频率测量的量友并不是大多数,相对而言从事和见过长度测量和力学测量的人可能更多些。为了让大家明白你的“统计测量”原理,能不能请史老师举出长度测量或力学测量的例子呢?
  (三)关于统计测量必须用单值的西格玛
  史老师已经认可“如果是基础测量(被测量是常量),用平均值的西格玛σ/√N是对的”。关于“统计测量”,史老师能不能举例说明“必须”用的那个“单值的西格玛”是如何得到的呢?为了简化描述,例如假设统计测量的次数为10次,这个“小”统计测量的“单值的西格玛”如何计算?如果做10组这样的统计测量,共得100个测得值,这个“大”统计测量的“单值的西格玛”又如何计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buffona 发表于 2016-8-19 01:33:26
科学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道理一个理论也不是放之四海皆准。史老提出的问题有道理,规矩版主敢于质疑,大家意见交锋,问题越讨论越清楚,好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Copyright © 2001-2016 Nets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etson ( 粤ICP备14061212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