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 都成
都成先生的帖子《发起一个“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论坛》,发表一年多了。我今天才回应,迟到一年。其实,这一年来,我重点在评论“不确定度评定”。当然,我与先生的观点不同,但你出你的书,我写我的评论,并未交锋。学术讨论,有辩论才好,那样才能针对问题,使人印象深。这一年来,拙文发表60篇,其中一半是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有关的。今见,先生在我贴后发言,勾起我与先生论一番的想法。先生所言“不一定分出高低对错,但可以你把问题弄得基本合理、简单、实用。”基本精神我同意,主要是说:学术讨论,绝不能争个人的高低;但一定要明确:一定要讲对错;否则你好我好,就失去学术讨论的意义。主观上一定要争;客观上也不一定争得明白;那就求同存异,大家再慢慢研究。
先说一个观点,那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特别是写手册类的书,是工具书,是给人直接用的,因而要十分慎重。文章、书籍、手册,责任一步进一步。文章有各种观点,读者自己要鉴别。文责自负,写文章要对读者负责;但读者也该以鉴别的眼光看待文章。写入书籍的内容,就应该是公认的、正确的内容。事实上也难以达到,但著作人主观上,应这样要求。写手册,是被直接应用的,因此,应该要求没错儿。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也是著名数学家的王竹溪教授,写了一本书叫《十位对数表》(这位先生还编过一本辞典),前言中写到:当今,世界上有两种十位对数表,一种太烦,使用不便;一种较简,适于应用,却不能用,因为此书数据有些错误,数学手册有错就不能用,因为用者无法判别计算结果是对是错。而本书没有错误。用者可以放心地用。看到这段文字时,我很奇怪,一本数学用表,且是十位,王先生居然敢说“本书没有错误”。1978年,一次计量会议上,我去看望他,并提起这件事,他马上敏感地问:你发现那个数据错了?我说:没发现,只是先生话说得太满,那么一本数据,怎敢说“没错儿”?王先生笑着说:我还以为你发现了什么,让我虚惊了一下。他接着严肃地说:写工具书必须没错儿。不然就别写。我最烦的是“错误难免”这类的话。王先生早已仙逝。他的认真精神,发人深省。
先生的书,最近弄到一本。不过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简化方法与应用实例》2007年,电力出版社。倘先生认可,我将就此书发表一些意见。如先生不认可这个版本,或先生已无兴趣讨论,就此打住。想听听先生的意见。因为一争论起来,就必然是一场辩论,显然,我们各自站在当今不确定度论与误差理论的论战中的不同营垒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