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标题: 笨拙的定义不确定度——十一评不确定度论 [打印本页]

作者: ctcaabh    时间: 2016-8-18 21:43
标题: 笨拙的定义不确定度——十一评不确定度论

           笨拙的定义不确定度——十一评不确定度论     

                                                              史锦顺

-


引文1 《VIM 2008》

2.27
definitional uncertainty

component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resulting from the finite amount of detail in the definition of a measurand

NOTE 1 Definitional uncertainty is the practical minimum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achievable in any measurement of a given measurand.

NOTE 2 Any change in the descriptive detail leads to another definitional uncertainty.


-

引文2 《JJF1059.1》

4.21 定义的不确定度

由于被测量定义中细节的描述有限所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注:
1. 定义的不确定度是在任何给定被测量的测量中实际可达到的最小测量不确定度。
2. 所描述细节中的任何改变导致另一个定义的不确定度。


-

史评

逻辑学上说,定义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学数学,学物理,都觉得下定义是个严肃的事情,一经某处给出一个定义,会带来许多内容。

不确定度论(以下简称“不论”)可倒好,定义满天飞,随便就可以来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太随意了!

按“不论”,要知一根钢棒在使用条件下的精确长度,要下多少定义呢?假设使用温度是零下30到零上40摄氏度,每隔0.1度一算,就得701个定义,定义太毛了。

其实人们没那么笨。按真值论(又称误差论,以下简称“真论”)办事,在恒温条件下,测出20摄氏度时该钢棒的长度(称基础长度),再给出温度系数是多少,应用中用基础长度乘温度系数乘温差就得长度变化量了。长度就是长度,要那么多定义干甚么?

“不论”:你必须先定义是20.0摄氏度的长度,于是你在20.0温度下测出的是一个值,如果你此项细节描述不够,是在20.1摄氏度下测量,则得到的是另一长度。即定义为20.1摄氏度的长度。

“真论”:我们办事,不随便下定义,而是考虑误差因素的影响。因为要求是0.1摄氏度的长度变化量,我们测量的局部环境温度要控制到0.01或0.03摄氏度之内。知道多少温度下长度是多少就可以了,何必下定义。

“不论”:你说的多少温度下长度多少就是我们说的不同的定义。

“真论”:钢棒长度是温度的函数,一个函数关系就可以代替你那成百上千的定义,要那些定义,实在太笨。

“不论”:我们下定义的目的就是使被测量成为一个单一值。你们“真论”考虑问题是被测量有唯一真值;我告诉你,被测量本身是多值的,我们下定义还唯恐细节不够,不下定义怎么行?

“真论”:经典真值论或称经典误差论,是只着眼于常量,即被测量有唯一真值,这是有局限性的。但1966年美国人阿仑提出的阿仑方差就是处理变化着的频率量的表达问题,这已成当今频率界抵制不确定度论的基础。

“不论”:知道阿仑方差,那仅限于时频领域。

“真论”:现已有《新概念测量计量学》问世,其中第一章是引入变量的两类测量概念。统计测量概念的提出,指出如何处理变量测量问题,不必乱下定义。想用定义来限制量的客观变化,是笨办法,也是限制不住的,

“不论”:我派反对“误差论”的根本点是“误差等于测得值减真值,真值不知,怎能算误差?”你回答得了吗?

“真论”:这是另一个话题,明天谈。

作者: everloses    时间: 2016-8-19 02:02
不确定度理论确实有很多缺陷。
本人深恶痛绝的就是其定义与应用的自相矛盾,如:
定义不确定度为“分散性”,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是未定的系统分量,难道它也是分散性吗?




欢迎光临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http://weblim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