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标题: 史氏测量计量学说(3)——第2章 两类测量 [打印本页]

作者: xuyuzheng    时间: 2016-8-18 19:45
标题: 史氏测量计量学说(3)——第2章 两类测量
-
                                   史氏测量计量学说(3)      
                                                          ——第2章 两类测量               
-
                                                                                                                                           史锦顺
-
       在我国计量界,有按专业分类的传统,如长、热、力、电、时频、电子、光学、声学、化学、电离辐射等十大专业。计量是管测量的,测量也就沿循此例。这是按业务领域的一种分类方法。
       本文提出另一种关于测量分类的概念。按测量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将测量区分为基础测量和统计测量。提出区分的标准。说明在计量工作中,不准出现基础测量与统计测量交叉的情况。
       统计测量概念的提出,反映了现代测量技术与测量理论的发展,有助于分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1 常量与变量         
       从伽利略(十七世纪)到高斯、贝赛尔(十九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是经典测量理论的时代。其核心部分一直沿用至今。
       经典测量学范畴内的测量,是认识一个量的量值,讲究的是测准。当量值是变化的多个量时,首先要各个测准,然后用统计理论进行统计,以认识这些值的规律。在这种变量测量中,经典测量学只管前半段的测准问题,不处理后半段的统计问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原子钟的出现,随着精确的时间频率测量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经典测量理论或经典统计理论难以处理的问题,主要是发散困难(采样次数N越大,方差越大)。阿仑方差就是为克服发散困难而提出的。阿仑方差的出现,标志着新的测量学说的登台。阿仑方差已突破测量理论只讲常量测量的框架。随后,又出现不确定度论。
       本文在计量测量学中明确引入变量的概念,将统计纳入测量中。这个变量,不是指和量值本身大体可相比较的那种显着的变量,而是变化量比被测量值小很多倍,而又比测量仪器误差大若干倍的那种准变量。变量(即准变量)概念的引入,将使测量计量学面目一新。
-
2 测量分类的标准
       量分常量和变量。对常量与慢变化量的测量称基础测量。基础测量又称经典测量。对统计变量的测量称统计测量。
       基础测量处理的问题是这样的:客观物理量值不变,测量仪器有误差。相应的理论是误差理论。统计测量处理的问题是另一种情况:客观物理量的大小以一定的概率出现,而测量仪器无误差,相应的理论是统计理论。
       所谓物理量值不变或仪器无误差,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变”或“无误差”。
       设物理量值的变化量为Δ(物),测量仪器的误差为Δ(测),若
                Δ(物) << Δ(测)                                                                               (2.1)
即物理量值的变化远小于测量仪器的误差,这种情况称基础测量(常量测量),适用理论是经典测量学。
       如果考察对象是物理量的变化,且有
                Δ(测) << Δ(物)                                                                             (2.2)
即测量仪器的误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远小于物理量的变化,这类测量称统计测量。这种场合测量误差可忽略。测得值的变化,反映被测量值本身的变化。
      
       (2.1)(2.2)两式,是测量(认知量值的狭义测量)场合中,划分两类测量的标准。   
-
3 两类测量             
       第一类  基础测量   
       基础测量是被测量的变化远小于测量仪器的误差的测量。被测量是常量,存在唯一真值。测量得到多个读数值,这些读数值构成的随机变量,存在期望值,读数值的平均值是测得值。贝塞尔公式成立,测得值的分散性是3σ(平),σ(平)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各随机误差范围均方合成后加系统误差范围为总误差范围(简称误差范围);误差范围称为准确度。
       在一般的测量中,基础测量的误差范围由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确定。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包括测量仪器的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也包括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漂移、环境、方法、人员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由测量仪器使用规范来限定。因此,在满足测量仪器使用条件、正确使用测量仪器的条件下,测量仪器的误差,就是测得值的误差。可以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的指标值来当作测得值的误差范围,这是冗余代换,是方便合理的。
       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是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的区间中包含被测量的真值。
       误差范围称准确度,贯穿于测量仪器研制、计量检定、实地测量各种场合。
       第二类  统计测量   
       当测量仪器误差远小于物理量的变化时,是统计测量,偏差范围由物理量的变化决定。
       测得到的多个值,每个值都是被测量的实际值;存在期望值;量值的分散性用单个值的标准偏差σ表征;有标称值(目标值),讲究准确度。
       统计测量有一个分支是发散型统计测量(最典型的是频率稳定度测量)。测得到的多个值,每个值都是实际值;存在发散困难,方差无数学期望,贝塞尔公式不成立;有标称值(目标值),讲究准确度。要用自偏差(见第5章。或用阿仑偏差,注意,阿仑偏差要除以根号2)。
       两类测量的表征量的重要区别:基础测量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称标准误差),统计测量用单个值的标准偏差。二者差根号N倍。
       基础测量的目的是获得接近真值的测得值,讲究的是测量误差;统计测量获得的每个值都是实际值,着眼点是获得量值及其随机偏差。
-
4 基础测量统计测量交叉的混合测量           
       物理量的变化远小于测量仪器误差时,是基础测量,测量误差范围由测量仪器误差决定;测量仪器误差远小于物理量的变化时,是统计测量,偏差范围由物理量的变化决定。随着测量仪器精度的提高,统计测量越来越多。
       还有一种情况,介于二者之间,物理量的变化与测量仪器的误差相差不多,属同一量级,用差分法处理如下。
       设物理量为L,物理量的变化为ΔL(变),测量仪器的绝对误差为Δ(测),相对误差为δ(测),测得值为L(测) ,测得值总偏差为ΔL(总)
                    L(测) =  L+Δ(测)
                    L  = L(0) + ΔL(变)
                    L(0) + ΔL(总) = L(0) + ΔL(变) +Δ(测)
                    ΔL(总) = ΔL(变) + Δ(测)                       
       注意到误差与变化量都是可正可负的,这样,其范围是
                    +│ΔL(总)│= +(│ΔL(变)│+ │Δ(测)│)
                     -│ΔL(总)│=  -(│ΔL(变)│+ │Δ(测)│)
       简写为
                    ΔL(总) =±(│ΔL(变)│+ │Δ(测)│)
       表为相对误差形式,并并将相对误差表为绝对值,有
                    δL(总) = δL(变) + δ(测)  
       基础测量,物理量变化δL(变)可略,总偏差范围δL(总)等于测量误差范围δ(测);统计测量,测量误差范围δ(测)可略,总偏差范围δL(总)等于统计偏差范围δL(变)。基础测量与统计测量交叉的情况,称混合测量。混合测量的总偏差范围由测量误差范围与量值变化范围合成,简易而保险的方法是取绝对值之和。
-
5 分清两类测量是对测量计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的目的是认识被测量的量值,因此要求测量仪器的误差尽可能小。小到什幺程度?小到测量仪器误差范围满足测量的准确度要求。
       计量的目的是判别测量仪器的合格性,即测量仪器的误差是否符合指标。计量中,只判断该仪器的误差元是否在误差范围指标值内,并不给出该仪器测量误差的具体数值,因为计量是统计的抽样,不可能保证所有情况下都是这个具体数值。保证的是误差元不超出误差范围指标。
       检定测量仪器的具体做法,一般是用一个计量标准被测量仪器测。计量标准的偏差范围要远小于被检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所谓远小于,一般指1/4到1/10或更小)。测得值与量值标准的标称值之差,就是测量仪器测量误差。
       计量工作中不准出现两类测量交叉的混合测量。在混合测量中,表征量把测量误差与被测量的变化量搅在一起,无法对任何一方作出合格性判断。
       例如,用2E-6的频率计去测量2E-7的晶振(经计量认定),这是基础测量,表征量是频率计的误差;用2E-8的频标比对装置(计量过)测量上一台2E-7的晶振,就是统计测量,表征量属于晶振。如果用频率计测量指标相近的晶振,就是两类测量的交叉情况,是混合测量。这是糊涂官审混沌案,无解。
       测量工作者与计量者,在进行测量时,都要明确对测量的准确度要求,要选用合乎要求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
6 四种情况            
       在测量计量的实践中,可能出现如下四种情况。
       1 基础测量,符合条件(2.1)。这是经典测量,被测量是常量。
       2 统计测量,符合条件(2.2)。这是统计测量,被测量是随机变量。
       3 物理常数测量,此时δL(变) 与δ(测),都极小,这是用当代的世界最高水平的测量仪器(δ(测)极小),测量宇宙间最稳定的量值(δL(变)极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用(2.4)式表达。注意,这里的“不确定度”一词,表示量值变化与测量误差的总效果。
       4 非物理常数测量,而又δL(变)与δ(测)大小相当,即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项,也不能二项同时忽略。这种测量是混合测量。在此混合测量中,区分不开测量的表征量是测量仪器误差,还是被测量本身的变化。精密测量与普通测量,都要避免这种情况(选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小于被测量变化的1/4即可)。
       GUM的测量温度的例子,就是违反测量常规知识的混合测量。计算得到的表征量,不知是温度计的还是温度源的,这是无效的测量。
       情况1与情况2是正常的测量情况。
       情况3是特殊情况,是允许的。
       情况4是混合测量,不允许。测量计量实践中,都不容忍这种情况。
-
7 两类测量的不同操作                  
       1 统计测量要用单值的σ,不能除以根号N        
       在基础测量中,示值的分散性的表征量是标准偏差σ,又称随机误差。测量取平均值为测得值,测得值的分散性的表征量是σ(平),等于σ除以根号N,取3σ(平)为随机误差范围。
       在实用测量中,即使被测量是常量,σ(平)也仅在能消除系统误差的条件下,甩开测量仪器指标不用时,才有意义。通常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当测量的误差范围,而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本身是3σ,σ(平)就派不上用场了。
       在统计测量中,因测量误差远小于被测量本身的变化,每个测得值都是实际值,表征量值分散性的是σ,而不是σ(平)。因而在统计测量中,不管是否取平均值,都不能将σ除以根号N。
       2 统计测量不能剔除异常数据         
       基础测量可以按规则剔除大于3σ的异常数据。因为客观量只有一个,个别数据离群是认识错误,舍弃是去掉错误;而统计测量的前提是测量仪器误差远小于被测量的变化,测得的每一个值都是客观存在,不可舍弃。要找出产生异常值的原因而改进之。统计测量不能舍弃异常数据。著名的阿仑方差,就不舍弃任何数据。
-
8 计量是统计测量      
        式(2.1)与式(2.2)的两类测量划分标准,适用范围是狭义测量(认知量值的测量)。两类测量的概念推广到广义测量,即推广到测量计量的全部领域,需要提出更概括的划分标准。广义测量既包括认知量值的狭义测量,也包括有关合格性判别的计量、检验、验收。
       广义测量的划分两类测量的标准如下。
      (1)基础测量            
       若着眼点是手段的问题,表征量归属于手段,称为基础测量。基础测量的条件是:
                    Δ(对象) << Δ(手段)                                                                     (2.3)
      (2)统计测量
       若着眼点是对象的问题,表征量归属于对象,称为统计测量。统计测量的条件是:
                    Δ(手段) << Δ(对象)                                                                     (2.4)
       上二式中的Δ指变化量或误差范围的指标值(二者中取大者)。           
-
       计量的对象是测量仪器。考察的是仪器的误差值。由于计量中所用的标准的标称值是已知的,标准的误差范围是可略的,于是可以用标准的标称值来代换标准的真值。代换的误差,就是计量的误差。
       仪器的误差元等于仪器示值减真值。计量场合真值范围已知,研究误差,就是研究仪器的示值。
       仪器误差是示值与真值之差,即“真误差”;人们得到的是示值与标称值之差,称“视在误差”,视在误差与真误差之差,是计量误差。计量误差的范围等于所用标准的误差范围R(标)。计量的必要条件是R(标)可略。设被检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为R(仪),层次比q=R(标)/R(仪),q越小越好,通常要求q≤1/4,时频计量要求q≤1/10.
       仪器的误差有两部分,一部分在重复测量中不变,这是系统误差;一部分在重复测量中变化,这是随机误差。测量仪器的随机误差,表现为仪器示值有随机变化。
       仪器的示值,在重复测量中变化,是随机变量。通常,将示值代入贝塞尔公式计算,求σ,这是把仪器示值当随机变量来处理。
       被检仪器的示值是准随机变量(大的常值上有小的随机变量),对准随机变量的测量定义为“统计测量”。因此说:“计量是统计测量”。
       在计量场合,对象是被检测量仪器,而手段是计量标准。计量标准的指标必须远小于被检仪器的指标,符合条件(2.4),因此,计量是统计测量。计量与测量的对象与手段有原则性不同,判别计量是哪类测量,不能用测量场合的特定条件(2.1)与(2.2),而必须用通用条件(2.3)与(2.4)。
-
       “计量是统计测量”,据此提出计量操作的三项注意:
      (1)计量中,σ不能除以根号N.          
       要用单值的标准偏差σ;而不能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σ(平)。即不能对σ除以除以根号N。
      (2)不能剔除异常数据。              
       异常数据很可能是被检仪器的故障。当出现异常数据时,必须查明导致出现异常数据的原因。标准装置不出异常数据,才有计量资格;而当证实异常数据由被检仪器引起,就要判定该仪器为“不合格”。
      (3)合格性判别不能用示值的平均值。   
       仪器的误差范围,指该仪器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可能值。因此计量中要找示值误差的最大可能值。找最大值有两种办法,严格的办法是系统误差的绝对值加3σ,求系统误差要计算重复测量中示值的平均值。找示值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的简易办法是取多个采样点,而各点上不做重复测量,仅测量一次。在这种简易办法中,判别合格性,要用误差绝对值最大的示值,而不能用示值的平均值。
-
作者: buffona    时间: 2016-8-18 21:03
慢慢来,呵呵
作者: zhoujingli    时间: 2016-8-18 21:27
谢谢分享了!
作者: c99945    时间: 2016-8-19 00:05
终于看完了~~~:)
作者: lillian0630    时间: 2016-8-19 00:15
自己知道了




欢迎光临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http://weblim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