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5.18条明确给出测量不确定度定义: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第5.28条给出包含区间定义:基于可获得的信息确定的包含被测量一组值的区间,被测量值以一定概率落在该区间内。第5.29条给出包含概率定义:在规定的包含区间内包含被测量的一组值的概率。
看得出包含区间是被测量测得的量值,以一定的包含概率可能落在的区间。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被测量测得的量值分散性的参数,它不说明测得的量值是否接近真值,测量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在叶德培老师,发表在贵刊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系列讲座,之第二讲中也明确了上述观点。
但是在人们脑子中,在平时的叙述中,不经意间就会将不确定度与真值联起来。错误地将包含区间,理解为被测量的真值存在的区间。
例如:在叶德培老师系列讲座第二讲中,讲解测量不确定度定义时,在第(1)款中的例:“当得到的测量结果为m=500g,U=1g(k=2),就可以知道被测件的重量以约95%的概率在(500±1)g区间内,……”。这里被测件的重量只能理解为被测量的真值吧?
又例如在ISO/IEC GUIDE 99:2007《国际计量学词汇 基础和通用概念及有关术语》(即VIM第三版)。中:
2.26 (3.9)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non-negative parameter characterizing the dispersion of the quantity values being attributed to a measurand,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used.
可译为:
2.26(3.9) 测量不确定度
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的量值之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JJF1001—2011该定义与VIM第三版是一致的。但是再看VIM第三版给出的包含区间和包含概率的定义:
2.36 coverage interval
interval containing the set of true quantity values of a measurand with a stated probabilit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2.37 coverage probability
probability that the set of true quantity values of a measurand is contained within a specified coverage interval.
可译为:
2.36包含区间
基于可获得的信息以宣称的概率包含被测量的真值集合的区间。
2.36包含概率
在规定的包含区间内包含被测量的真值集合的概率。
看得出,VIM在给出测量不确定度定义时更加注意,让人们认识到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被测量测得的量值分散性的参数,它不说明测得的量值是否接近真值,测量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但是在给出包含区间和包含概率的定义时就疏忽了,将不确定度与真值联起来了。错误地将包含区间,理解为被测量的真值存在的区间。
在人们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为了不导致误解对于叶老师所举的该例,最好是较祥细地表达为:当得到的测量结果为m=500g,U=1g(k=2)时,说明该被测量,在该测量条件下,还有可能得到不同的测得的量值,但它们会以约95%的概率,落在(500±1)g区间内。这样的测量结果,较仅给出m=500g,给出了更多的可信度信息。作者: 57830716 时间: 2016-8-18 23:19
-
看了刘彦刚的文章(原稿),十分惊诧。一个好学的、肯动脑筋的年轻的计量工作者,怎能有这样的看法?
细一想,也不奇怪。推行不确定度论20年了,在不确定度论一套谬论的熏陶下,出现这种情况也是自然的。先说明一句,我不是指责年轻人,而是对坑害一代青年的不确定度论深恶痛绝,也提醒那些左右计量界学术思想的权威们,你们该反思了。一味地照搬照抄、莫名其妙地迷信洋人,甚至把美国人自己都不承认的洋混混当神供;这种思想,不仅误事,而且害人! -
求真是人的基本追求。说真话、讲真情、论真理,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要讲真理。难道测量计量能例外吗?测量的目的就是认知真值、获得真值,讲真值有什么错?
-
刘彦刚文章的题目是《慎防将包含区间误理解为被测量的真值存在的区间》,我的解读如下。
1 史锦顺认为,VIM3说“不确定度区间是包含真值的区间”,这是不确定度论从否定真值可知,到承认真值可知的回归,因为能说区间包含真值,就是知道真值在区间中,就是一定程度地知道了真值。随着区间不断地缩小,认知就会更精确。这样说的大方向是对的,但不确定度没有单元,推导不出这个结果。恰似“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路不明。因此,不确定度仍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2 区间有两个,计量场合的测得值区间和测量场合的被测量量值区间。
计量场合有计量标准,用测量仪器测量计量标准,测得值分布在一个区间中。这个区间是测得值区间,它以真值(用标准的标称值代替)为中心、以误差范围为半宽。计量就是考核这个区间。测得值在区间中,才算仪器合格。
经过计量合格的仪器,其测得值区间包括各种可能的测得值,即测得值与真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误差范围。这是测量仪器的特性,是测量仪器的性能。于是可以通过测得值求真值。
在测量中,用测量仪器测量被测量,得到测得值M.已知M-Z的绝对值不大于误差范围R(计量中认定),则以测得值M为中心、以误差范围R为半宽的被测量量值区间,即被测量的真值区间必然(概率99%)包含被测量的真值。
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是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中包含真值。就是被测量的量值(真值)区间中包含真值。
测量结果包含真值,是测量计量理论的真谛,也是一切测量计量工作的根本点。如果测量结果不包含真值,测量就没有意义,计量也就没有必要。
-
3 刘彦刚的意思是说,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不确定度的包含区间不包含真值。
你是不确定度论的拥护者,这样说,等于说不确定度没用。你本来的意思是维护不确定度概念。你却说了反话。
在测量计量领域中,与真值无关的概念、理论,必然是没用的。
称重的例子,叶德培先生说的是对的。测量结果,如果不说明被测量真值的信息,就是白测了。
叶先生毕竟是老计量专家。有时也说些“与真值无关”的错话,但她的实际工作,不可能不讲究真值。白痴才信“与真值无关”。真的与真值无关,任何测量计量理论就都成了无用的废话了。
-作者: 爱上阿南 时间: 2016-8-18 23:25
“测量不确定度现行定义诠释”仅仅是一己之见,文中可能有很多不足,甚至错误的地方,望计量前辈及同仁多提意见和建议,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就JJF1059.1规范,近来写了几篇体会,将陆续刊登在中国计量、工业计量,希望老师们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