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标题:
校准结果的测量误差及不确定度图解
[打印本页]
作者:
xuyuzheng
时间:
2016-8-18 19:13
标题:
校准结果的测量误差及不确定度图解
如题,个人理解结合网上资料中的图,用图形表示出
误差
与
不确定度
,当然有不严谨的地方,但基本能直观的反映出误差及不确定度的定义。
作者:
快乐.每一天
时间:
2016-8-18 19:52
楼主很有创意,受楼主创意的启发,我稍微做了一点更改提供给大家参考,并欢迎大家评头论足。根据修改的示意图(图形附在下面),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结论:
1实际测量活动中,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最佳估计值之差为测得值的测量误差;
2多次测量平均值与真值最佳估计值之差为系统误差;
3单次测量结果(测得值)与多次测量平均值之差为该测得值的随机误差;
4误差等于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和;
5图中有两个倒钟形,宽倒钟形是各测得值的分散性区间,区间对称中心是各测得值的平均值,区间宽度为测得值随机误差全宽2Δ;
6图中窄倒钟形是被测量真值的包含区间(估计的真值所在区间),区间的对称中心是真值最佳估计值,区间半宽为测得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区间全宽为2U);
7由5和6知,被测量真值的包含区间与测得值的分散区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区间(分属于两个倒钟形),以测得值为中心不确定度U为半宽的区间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所谓的区间什么也不是;
8根据误差等于测得值减去真值的定义,如果以测得值为中心最大误差为半宽组成区间,将最大程度地包含被测量真值,是被测量真值所在的最大区间。同样以被测量真值为中心以最大误差为半宽组成区间,将最大程度地包含所有的测得值,是全部测得值所在的区间。
[attach]221[/attach]
作者:
c99945
时间:
2016-8-18 20:13
某人在定义上将被测量值自身的可能随机“散布”看成是“测量不确定度”的描述对象【这对那些‘测量基准量’还是对的!】,在“实际”操作中却又将与此无关的“测量手段”不理想因素牵扯进来,整个一碗浆糊,是不可能辨清的。先生不必期待。
作者:
飞翔de希望
时间:
2016-8-18 20:59
有个网友说的好,不能空谈理论。那么,现在就以具体例子说话:
一个电子秤,对一个物体测量得到结果为1kg,重复测量100次每次都是1kg(根本不分散,这在实践中很普遍),那么随机误差的分散区间就是绝对0。按照这个解释,大的倒形钟最大限度地包含真值,那么这个1kg就是绝对的真值了!是这样吗?
作者:
gxf
时间:
2016-8-18 21:50
莫名其妙............. 图中有两个“分散性”? 具体指什么?——难道是指那两条曲线吗?
图中“未修正的参考量值”或应就是“量值”=量的真值,且那条线过份偏离“参考量值”线了。
被测量值、测得值都是会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也是与它们都有关系,但它也与图中那个“系统误差”有关系!除非你这个“系统误差”已经“确定”了?!
此外,图中“测量误差”的左端点标示也不确切。
作者:
2支棒棒糖
时间:
2016-8-18 22:11
本来只是想画出误差与不确定度即可,后面增加了其它概念,漏洞就多了,能看就看吧。
单只说不确定度与误差,举例说明,1kg的一个砝码,用标准天平测量结果是1.0023,不确定度为0.0003,k=2,那用这个砝码当1kg标准去校准天平,就会是我图中画的那样,这个
未修正的参考量值
是1kg, 实际
参考量值
应该在1.0020~1.0026,误差是-0.0023,不确定度是0.0003。我只想把不确定度和误差的区别与联系用图更直观表示出来。
作者:
zhoujingli
时间:
2016-8-18 22:45
不确定度和测量误差两个概念区分清楚了,有人所说的“一锅浆糊”的面粉与水自然也就分明了,如果把“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继续混淆不清,“搅成一锅粥”也就成了必然。
不确定度是靠有用信息估计出来的,测量误差是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得到的。以电子秤为例,国家规范、标准或制造者对其必有评判合格与否的允许误差。假设规定电子秤的MPE为10g,这个允许误差10g就是“有用信息”,只需使用一个B类评定,10g/√3=5.77g,转换成扩展不确定度U=12g,k=2,即可得到这台电子秤为称量结果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12g。可用B类评定的,就没必要做A类评定,退一万步讲,对同一输入量同时进行了A类和B类评定,违背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评定原则时,就应取大舍小。重复测量100次每次都是1kg,进行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结果微乎其微,就该舍去A类评定结果,保留下的仍然是U=12g。
再来说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电子秤给测得值带来的误差的范围(或最大误差)是由测量设备的最大允差MPE所决定的。MPE=10g,那么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就是±10g。对一个物体重复测量100次每次都是1kg,可能存在三种情况的原因。
第一,可能是电子秤的显示装置分辨力只有10g,对于5g以下的量值误差无法显示,差一两克,两三克根本显示不出来,并不是每次称量的误差真的为零。
第二,说明这台电子秤的“重复性”好,示值误差也不错,而不能说它的“随机误差的分散区间就是绝对0”。测量领域中压根就没有误差绝对为0的测量结果,即便使用的被测件是1kg标准砝码,其重量1kg也是另一个检定过程的测量结果,也还是有误差,误差绝对为0不会存在。
第三,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这100次测量的测得值误差都是“绝对”的0,也只能说明这个检定周期内这台电子秤的状况。100次结果均为1kg无法改变规程/规范/标准对它的计量要求MPEV=10g,下个检定周期,或三年五年后,该电子秤也许示值误差会达到4g、8g或10g,检定人员照样会给它开合格证书,那时的1kg标准重量称量值就再也不是绝对0的误差。
因此该电子秤的误差范围从长期的观点而不是眼前短暂的观点来看,其误差范围仍然是±10g,而不是绝对的0g。
叶老师说:随机误差的分散区间为绝对0时,大的倒形钟最大限度地包含真值,那么这个1kg就是绝对的真值。我认为不能这么说。随机误差的分散区间为绝对0时,图中大的倒形钟将收窄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仍然是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它与真值可能存在的包含区间对称中心(真值最佳估计值)仍有一段距离。真值通过测量无法得到,即便平均值这条直线(大倒形钟收窄而成)与真值最佳估计值重叠,也只能说随机误差为0的基础上系统误差也为零。但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未变,图中那个窄倒钟形仍在,只能估计真值在这个窄倒钟形限定的包含区间内,具体在哪仍是个谜。我们不能绝对肯定地说真值就是这个测得值,说真值就在以测得值为中心,0为半宽的区间内。还是必须说真值在以真值最佳估计值为中心,不确定度为半宽的“(真值)包含区间”内。这可以用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为例。我们用当前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测量方法测得了珠峰高度,但无法知道其高度真值和最佳估计值是多大,也就无法得知这次测量的测量误差,但我们可以用测量中的有用信息估计出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得到珠峰高度的真值在多宽的包含区间内。
作者:
lkamxmk
时间:
2016-8-18 22:47
楼主的图有问题,把问题搞复杂了!!!
作者:
光头人1
时间:
2016-8-18 22:51
受教育了,谢谢!!!
作者:
57830716
时间:
2016-8-18 23:02
我也糊涂了,什么图啊?
作者:
流氓插件
时间:
2016-8-18 23:13
是更糊涂了
作者:
gooobooo
时间:
2016-8-18 23:14
1kg每次都是显示1kg,那具体是显示为多少?假定为1.000kg,即使100次都是1.000.但你知道是0.9998还是1.0002?所以也有不确定度的,只是不确定度影响量中分辨力因素为主要因素。
作者:
everloses
时间:
2016-8-18 23:27
赞,非常清晰,学习了!
欢迎光临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http://weblim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