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标题:
《史氏测量计量学说》征求意见稿(6)
[打印本页]
作者:
zhangsan
时间:
2016-8-18 17:18
标题:
《史氏测量计量学说》征求意见稿(6)
-
《史氏测量计量学说》征求意见稿(6)
史锦顺
第5章 体现测量函数的两个区间与包含被测量
真值
的测量结果
测量函数,指测量仪器体现的测得值函数与被测量的量值(真值)函数。函数的功能简化为
误差
范围,误差范围构成两个区间,并简化构成为 “测量结果”的表达式。测量结果中包含真值,这一条是仪器研制、计量、测量共同的宗旨,共同的目标,这是测量理论的真谛。这说明:以误差范围为核心的误差理论,简明、贯通、实效。
1 测得值函数
测量仪器的研制,要建立测量方程。由测量方程,可以方便地得到测得值函数。测得值函数,是测得值对真值的依赖关系。真值是自变量,测得值是因变量。对测得值函数微分,得到误差元;各项误差元的最大可能值是分项误差范围;各分项误差范围合成为仪器的误差范围。再经凑整、放大、归类(按国家等级标准系列),给出误差范围指标值。误差范围指标值就是准确度。(当前,一些规范为避讳VIM关于“准确度是定性的”之规定,又称之为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
测量仪器的研制者,必须给出全量程的测得值函数,建立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的对应关系。
测量仪器,不可能只测量一个值,而是测量全量程内的任何一个被测量量值。这就必须给出全量程(或可用区域)上的测得值函数。
建立仪器测得值函数的程序:
(1)根据测量仪器的物理机制,写出物理公式;
(2)标记物理公式中的量,写出计值公式;
(3)联立物理公式与计值公式,写出测量方程;
(4)根据测量方程(第3章),可以方便地写出测得值函数。测得值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m
= f(X
1
m
/o,X
2
m
/o,……,X
N
m
/o) - f(X
1
,X
2
,……X
N
) + Y (5.1)
研制的赋值过程,就是由真值Y(用标准标称值来代表)而确定测得值Y
m
。
2 由测得值函数求误差范围
根据测得值函数(5.1),
误差元为
r =Y
m
-Y= f(X
1
m
/o,X
2
m
/
o
,……,X
N
m
/
o
)-f(X
1
,X
2
,……X
N
) (5.2)
误差范围为
R =│r│
max
=│Y
m
-Y│
max
(5.3)
R =│f(X
1
m/o
,X
2
m
/
o
,……,X
N
m
/
o
)-f(X
1
,X
2
,……X
N
)│
max
(5.4)
(5.4)的计算,要首先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变量。在此基础上,有两种处理方法:1微分法 将函数在自变量的常数点展开成泰勒级数,留一阶量;2 小量法 求变量与常量的差分,近似计算(见第3章例)。
误差范围R,可以构成对测量计量意义重大的两个区间和测量结果。
-
作者:
chaojiwantong
时间:
2016-8-18 18:01
《史氏测量计量学说》征求意见稿
(6.3)
史锦顺
第5章 体现测量函数的两个区间与包含被测量真值的测量结果
(续3)
5 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的表达式为
Y = Y
m
±R (5.22)
式中Y
m
是测得值,R是误差范围,Y是被测量的量值(真值)。
(5.22)式就是被测量量值(真值)区间的简化表达式。本章此前的详细推到,意在说明测量结果的表达式,是严格推道的结果,是顺理成章的,有极强的理论根据。测得值函数、测得值区间,是定标与计量的理论基础;而定标与计量的目的是保证由测得值函数推导出的被测量量值(真值)函数、被测量的量值(真值)区间的正确性,也就是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与可用性。
测量结果等于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
测量结果表达式的意义是:
用测量仪器测量一个被测量,测得值是Y
m
,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是R。被测量的量值的最佳认定值是测得值Y
m
。实际的被测量的量值(真值)可能大些,但不会大于Y
m
+R;被测量的量值(真值)可能小些,但不会小于Y
m
-R.
测量的目的是认识被测量的真值。由于测量仪器有误差,测量得到的是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中包含真值。只要测量的误差范围满足使用要求,人们就达到了认识量值的目的。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是测量仪器误差的绝对值的上限,因此,在满足仪器使用要求、正确操作的条件下,测量者可以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当做测量的误差范围。这是冗余代换,合理而又方便。
6 误差范围指标的贯通性
误差范围定义为误差元的绝对值的一定概率(99%)意义上的最大可能值,这体现了误差概念的物理意义(测得值与真值的差距),也体现了误差量的上限性特点。
误差范围,作为测量仪器的指标,简化地代表了测量仪器的测得值函数,表明测得值区间的大小(半宽)。误差范围是研制的目标,是计量合格性的标准。误差范围又体现了被测量的量值函数,表明了真值存在区间的大小(半宽),标明了测量的水平。以误差范围为标志的测量结果,必定以99%以上的概率包含真值,此乃测量理论之真谛。
总之,误差范围贯通于研制、计量、应用测量三大场合。误差范围是理论的抓手,水平的标志。误差范围普适于自然科学中对量的表征,也适用于人类生活、生产与交易中对量的认识与应用。误差范围贯通于历史、当代与未来。
-
作者:
57830716
时间:
2016-8-18 18:10
《史氏测量计量学说》征求意见稿
(6.1)
史锦顺
第5章 体现测量函数的两个区间与包含被测量真值的测量结果
(续1)
3 由误差范围求测得值区间
由(5.3),误差范围的基本公式为:
│Y
m
-Y│
max
= R (5.5)
根据误差范围的基本公式(5.5),求测得值区间的两种表达式。
A 第一种测得值区间公式 整个区间的公式
着眼于全区间。
改写最大值表示法,有
│Y
m
– Y│ ≤ R (5.6)
解绝对值关系式(5.6)
当Y
m
>Y时,有
Y
m
≤ Y+R (5.7)
当Y
m
<Y时,有
Y
m
≥ Y-R (5.8)
综合(5.7)式、(5.8)式,有
Y-R ≤ Y
m
≤ Y+R (5.9)
公式(5.9)的区间表达形式为:
[Y-R,Y+R] (5.10)
被测量的量值(真值)为Y,测得值为Ym。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为R,则测量仪器的测得值区间为[Y-R,Y+R]。(5.9)式表明,(5.10)是以被测量真值为中心的、以误差范围为半宽的测得值区间。在确定各分类误差范围时,随机误差范围R1取3σ,各已知系统误差(符号、量值、规律确定的误差)之间按代数和,其绝对值为R2;未定系统误差取绝对值之和构成R3。R1、R2、R3三类误差范围,按绝对值合成法合成误差范围R。测得值以99%以上的概率,落在区间(5.10)中。
B 第二种测得值区间公式,只计边界点
只着眼于边界点
│Y
m
– Y│ = R (5.11)
解绝对值关系式(5.11)
当Ym>Y时,有
Y
m
= Y+R (5.12)
当Y
m
<Y时,有
Y
m
= Y-R (5.13)
综合(5.12)式、(5.13)式,有
Y
m
= Y±R (5.14)
公式(5.14)虽然只表明最大点之间的关系,但这是区间的特征值,与着眼于全区间的表达式含义相同。区间表达形式仍为:
[Y-R,Y+R] (5.10)
公式(5.9)与公式(5.14),表明同样的测得值的区间,因此,二者意义相同。为书写方便。通常写法是给出(5.14)式。
-
作者:
nshukwrd
时间:
2016-8-18 18:44
【 而“绝对和”法,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因为求的是最大值,是最大限度值。它并不要求“相关系数为1”,因为它利用误差量的“上限性”。仅仅求最大边界值,与相关系数无关。多么方便!此值大些,但最保险,设计、计量都方便,特别是对应用测量有利!又可以促进仪器水平的提高。我一辈子搞测量计量,最反感指标临界;多留点余地,对谁都好。人们常常花高价买国外名牌仪器,原因之一就是指标不临界,而余量较大。因此,追求指标与实际性能恰恰相等,一是办不到,有风险;二是即使做到了,并不受欢迎。受欢迎的是指标余地大;而“绝对和”法,恰恰指标余地大!】----- 对于许多“普通”测量,如此“严苛”的报告“测量结果”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或对“测量系统(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形成无法承受的测量成本;或得出的“测量误差范围”非常宽,让应用者却步,而实际测量误差落在此“测量误差范围”之靠外区域的几率微乎其微!.....此“绝对和”求“测量误差范围”的“方法”只能在测量结果应用风险相对较高的特殊场合(通常不在乎“测量成本”!)采用,不宜一刀切的推广。
作者:
飞翔de希望
时间:
2016-8-18 19:14
先生所言极是。我在给出误差范围的定义时,是多次明确概率的(99%以上)。计算
σ
要用贝塞尔公式,讲概率离不开正态分布(高斯分布);而贝塞尔与高斯这两个人都是在19世纪上半期完成他们的伟业的。经典误差理论讲究的3
σ
,必定是针对随机误差,必定包含概率的内容。现在的一些资料,在比较不确定度与误差概念时所说的:误差理论不讲概率,那是诬陷。其实,误差理论讲究99%(要顾及t分布,不能只讲正态分布);不确定度论只是把此值降为95%而已。误差理论约三百年,
σ
与概率都约二百年。不确定度论是近几十年的事。至于Y=Ym
±
R的表达方式,也是早就有的,十九世纪末迈克尔逊对光速测量结果的表达,早就是这样。我的工作是把研制、计量、测量联系起来,并给出较严格的推导。把测得值函数、测得值区间、被测量量值(真值)函数、被测量量值(真值)区间、测量结果,联系起来,先生请看,是不是有点理论的样子?
-
我反对不确定度论,是反对其思想体系、逻辑与方法。对不确定度一词本身,我认为可以用作表达测量误差与统计偏差的综合效果,例如对物理常数测量结果的表达。但一般的计量工作、测量工作,不能用不确定度,用则必乱。“误差范围”是对基础测量(常量测量与慢变化测量)说的。在统计测量(快变量测量)中,误差范围远小于被测量的变化,误差范围被忽略,要用统计理论处理偏差问题,特别要点是统计变量的表征量是单值的西格玛,不能除以根号N,在这一点上,不确定度论的A类评定,规定测量N次,必须除以根号N,这是原则性的重大错误,不反它怎行?
-
作者:
爱上阿南
时间:
2016-8-18 20:07
【对不确定度一词本身,我认为可以用作表达测量误差与统计偏差的综合效果,例如对物理常数测量结果的表达。】----这是我把它称之为“量值不确定度”的东西,测量基准量、标准量的“量值精度”也应用它。“测量不确定度”不应该囊括与“测量技术”及“测量仪器、系统”关联甚微的被测量值本身的“分散性”。
作者:
lillian0630
时间:
2016-8-18 20:20
靠挖苦、讽刺是探讨不了学术问题的。
你瞧不起老史,不看老史的帖子就算了,我又没请你看。
对我的帖子有兴趣的网友,还是有一些的。
老史不死,就要写下去,你阻挡不住。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吧。
作者:
tgboler
时间:
2016-8-18 21:06
个人愚见,计量学里面真的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有的只是概念庞杂,知识点比较多而已,这些倒是需要细心、耐心地去捋顺捋顺。
史老的学术精神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天道酬勤,总会有结果的。
作者:
c99945
时间:
2016-8-18 21:11
既然您好奇,那明确告诉您,我不靠“不确定度”吃饭,您想“亮出你的一两项杰作”,您自便,我的工作,没必要向您汇报,不高贵,您还真够不着,我是不是由此浑水摸鱼、欺上瞒下骗饭吃,不关您一毛钱的关系,反正不是靠耍嘴皮子骗钣吃
您的意思,别人没读过费业泰,就没资格对前辈的观点发表意见,您读过完整GUM、VIM吗?您评过1000个不确定度吗?那些做测量的草根那个人一天不出几份十几份报告,那份报告没有N个参数,那个参数没有N个数据点,那个数据点不要评不确定度,那个人每年不评几千个不确定度,照您的意思,您要是没做过您有什么资格对别人的工作说三道四,您有什么资格说这个不应该,那个不应该,您有什么资格说这东西只能骗官僚
您自认师出名门,名师之后,看不起GUM,那您直接去挑战啊,来这里阴阳怪气动辄恶语相向同这些草根理论很有成就感吗?
我的一些跟贴引起史先生误会,他训斥我,我得认,他是真正的前辈,虽不赞成他的一些观点,但从他的理论思考了很多,也爱益很多
您不行,阴阳怪气尚可,恶语相向收起来吧
作者:
esky520
时间:
2016-8-18 21:14
关于“测量结果”中的那个“测量误差范围”,似应说明“包含概率”,哪怕在“总论”中明确一个“统一”的、足够大(譬如99.73%)的“包含概率”,也比语焉不详来的“科学”。而一旦说明了“包含概率”,则此“测量误差范围”与先生厌烦的“测量不确定度”或会相遇不期?
作者:
ttyn727
时间:
2016-8-18 21:21
从来没有在实用中用过不确定度、根本不用不确定度的人整天在对不确定度指点江山也着实是一景
坐桌前研究一百年如何会骑自行车不如亲自练习骑一天有效,不确定度是实用方法,或许真有人从来不用就知道是干什么用的,或许传说的中神仙确实存在
作者:
gxf3266364
时间:
2016-8-18 21:43
先生认为不确定度分两类:量值不确定度和测量不确定度。
我认为这是先生比GUM高明的地方。
-
我主张测量分两类:基础测量与统计测量,基础测量即常量测量(加慢变化量测量),这就是经典意义的测量。基础测量(经典测量)用误差理论,主要特征指标是误差范围(准确度) 。而统计测量的对象是快变量(统计变量),主要特征指标是单值的西格玛。
现行的不确定度论,GUM说被测量Y可以是常量,也可以是统计变量。这就是不确定度论的混沌之源。例如GUM上的测量温度的例子,分不开是温度源的问题,还是温度计的问题,这就是对象与手段的混淆。
-
讲两个不确定度论的误区。
第一,不确定度论的A类评定,一律除以根号N,对统计变量的处理是错误的。
第二,
不确定度论主张的一律“方和根”合成办法,必须假设“独立”“不相关”条件。这是行不通的。测量必须依靠测量仪器,而测量仪器绝大多数必定存在系统误差,而在有系统误差存在的条件下,相关系数公式的灵敏度为零,于是出现两大问题,第一绝大多数情况不可能“不相关”;第二,有系统误差,判别公式即相关系数公式即失效,因而无法判别相关性。于是“方和根”法,就没有使用的理论基础。
-
而“绝对和”法,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因为求的是最大值,是最大限度值。它并不要求“相关系数为1”,因为它利用误差量的“上限性”。仅仅求最大边界值,与相关系数无关。多么方便!此值大些,但最保险,设计、计量都方便,特别是对应用测量有利!又可以促进仪器水平的提高。我一辈子搞测量计量,最反感指标临界;多留点余地,对谁都好。人们常常花高价买国外名牌仪器,原因之一就是指标不临界,而余量较大。因此,追求指标与实际性能恰恰相等,一是办不到,有风险;二是即使做到了,并不受欢迎。受欢迎的是指标余地大;而“绝对和”法,恰恰指标余地大!
-
作者:
3266364gxf
时间:
2016-8-18 21:55
“不确定度”是如你之类的“专家”才可谈论的“高深”学问吗?
想来你是靠“不确定度”吃饭的? 能否亮出你的一两项杰作,证实你不是由此浑水摸鱼、欺上瞒下骗饭吃的呢?
作者:
蔡鑫
时间:
2016-8-18 21:59
根据国家给“误差”的定义,误差=测得值-真值,±R如果是测量设备的误差范围(允许误差两个极限值限定的范围),被测量的量值(真值)Y和测量结果(测得值)Ym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可写为式(5.22): Y = Ym±R,被测量真值Y将在以测得值Ym为中心,误差允许值控制限一半R为半宽的区间内,这个结论没有问题,论述也都没有问题,因此史老师这一章的描述在误差理论中我认为是正确的。但千万不要将测量设备的允许误差范围半宽R与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U相混淆,千万不要用U更换本公式中的R。更换后的公式将变成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达方式,不再是公式,符号“±”也不再具有正负和加减的含义。用正确的误差理论反对不确定度评定的理论,是用错了地方,真理用错了地方也会成为谬误。
作者:
dzlqsq
时间:
2016-8-18 22:05
《史氏测量计量学说》征求意见稿
(6.2)
史锦顺
第5章 体现测量函数的两个区间与包含被测量真值的测量结果
(续2)
3 被测量的量值(真值)函数
研制中确定仪器的测得值函数,计量中检验、公证测得值函数。
测得值函数的反函数,就是被测量的量值函数。
已知测得值函数为
Y
m
= f(X
1
m/o
,X
2
m/o
,……,X
N
m/o
)-f(X
1
,X
2
,……X
N
) + Y (5.1)
必有被测量的量值函数为
Y = Y
m
+f(X
1
,X
2
,……X
N
) - f(X
1
m/o
,X
2
m/o
,……,X
N
m/o
) (5.15)
仪器研制时的定标,是根据测得值函数,而由真值确定测得值;测量则是反过来,由已知测得值,根据被测量量值函数而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真值)。计量是检验第一个变换(由真值而确定测得值)的成立,从而保证第二个变换(由测得值而确定真值)的正确。
被测量的量值函数,可简化为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这就是被测量真值的存在区间,就是测量结果。
4 由误差范围求被测量量值(真值)区间
误差范围的基本公式为:
│Y
m
-Y│
max
= R (5.5)
根据误差范围的基本公式(5.5),求被测量量值(真值)区间的两种表达式。
A 第一种被测量量值(真值)区间公式 整个区间的公式
着眼于全区间。
改写最大值表示法,有
│Y
m
– Y│ ≤ R (5.6)
解绝对值关系式(5.6)
当Y
m
>Y时,有
Y ≥ Y
m
–R (5.16)
当Y
m
<Y时,有
Y ≤ Y
m
+R (5.17)
综合(5.16)式、(5.17)式,有
Y
m
-R ≤ Y ≤ Y
m
+R (5.18)
公式(5.18)的区间表达形式为:
[Y
m
-R,Y
m
+R] (5.19)
被测量的量值(真值)为Y,测得值为Y
m
。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为R,则被测量的量值(真值)区间为[Y
m
-R,Y
m
+R]。(5.19)式是以测得值为中心的、以误差范围为半宽的被测量量值(真值)的区间。误差范围R定义为误差元绝对值的一定概率(99%以上)意义上的最大可能值,即测得值与真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以99%以上的概率不大于R,因此,被测量的真值以99%以上的概率落在区间中。
B 第二种被测量量值(真值)区间公式
只计边界点。
着眼于边界点,基本公式(5.5)改写为
│Y
m
– Y│ = R (5.10)
解绝对值关系式(5.10)
当Y<Y
m
时,有
Y = Y
m
- R (5.20)
当Y>Y
m
时,有
Y = Y
m
+R (5.21)
综合(5.20)式、(5.21)式,有
Y = Y
m
±R (5.22)
公式(5.22)虽然只表明最大点之关系,但这是区间的特征值,与着眼于全区间的表达,含义是相同的。区间表达形式仍为:
[Y
m
-R,Y
m
+R] (5.19)
公式(5.22)与公式(5.18),表明同样的被测量的量值(真值)区间,因此,二者意义相同。为书写方便。通常写法是给出(5.22)式。
-
欢迎光临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http://weblim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