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标题: 听听小王和主任关于期间核查的对话 [打印本页]

作者: yupeng    时间: 2016-8-18 17:49
标题: 听听小王和主任关于期间核查的对话
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 郭景涛

主任:小王,质量保证部通知铯原子频率标准该做期间核查了,你去告诉老张。对了,他做的时候你跟他一起做。

小王:好。什么叫期间核查?

主任:简单地说就是在标准器的检定、校准周期中间进行的检查,以确定标准器的状态是否正常。

小王:哦,正常怎么样,不正常又怎么样?

主任:正常就可以继续开展检定、校准工作。不正常就要暂停,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后再开展工作。对了,还应该收回这段时间内出具的所有证书。

小王:哪段时间?

主任:从上次确认标准器正常到本次期间核查这段时间。

小王:是从上次检定、校准开始算吗?

主任:也可能是期间核查。

小王:哦,期间核查也可能在一个检定、校准周期内做好几次吗?

主任:是的。期间核查的频次越高,那么一旦发现标准器不正常,所需要收回的证书数量就越少。当然,期间核查也是有代价的,所以频次也不可能过高。

小王:听老张说咱们的铯原子频率标准一年只出两份证书。即使不做期间核查,等到下次送检时发现不合格也才收回两份证书。我觉得没必要做期间核查。

主任:单单从咱们自身的经济效益来分析,的确没有必要。但是你想,如果在标准器刚送检回来时出了一份证书,后来期间核查合格,下次送检不合格了。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所出具的证书有效。如果不做期间核查,那么就无法确认该证书有效,因而必须将其收回。从客户角度看,仪器使用了一年之后证书被收回,这意味着一年中使用该仪器测得的数据都是无效的。如果客户的仪器是一台计量标准器的话,那就还必须收回一年中用这台仪器出具的所有证书,这是一大串连锁反应。

小王: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单单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考虑问题。可是我们自身的经济效益是能够准确分析的,而社会效益却是没法准确分析的。您刚才说的那种连锁反应是您设想出的一种较为极端的对客户不利的情况,我们有必要为一种可能性埋单吗?毕竟社会的收益尚不确定,而我们的代价却是确定无疑的。

主任:你是说我们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可以不顾社会效益了?

小王:那当然不是。我只是认为在这件事上我们有些一厢情愿。自认为所做的工作会对社会有利,但是利益有多大却完全无从稽考。我们从来没有调查过客户取得证书后要向下传递多少计量标准,或者出具多少测试数据,以及这些数据重要程度如何,难道不是这样吗?

主任:是这样……

小王:我们根本没有能力获得这些信息。

主任:也许我们应该向送检客户和下级计量技术机构发放调查问卷……

小王:如果上级计量技术机构向咱们发放调查问卷,咱们能够准确填写吗?

主任:呵呵,恐怕不能。

小王:嗯,这件事恐怕谁都办不到。

主任:我们可以估计。

小王:问题是我们要为估计埋单。如果只为自己的估计埋单这也罢了,愿赌服输嘛。可问题是我们的估计还依赖于别人的估计,我们还必须为别人的估计埋单。

主任:我有些被你说服了。那好,说说你的意见。

小王:我觉得应该认为来送检的客户是最了解自身状况的,并且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某台计量仪器的作用非常重要,那么客户就应该在其所能支配资源范围内采取必要措施,比如雇佣更专业的操作和维护人员,提供更优良的存放环境,更换更高档的仪器,甚至多台仪器冗余配置,等等。这也符合行为主体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市场经济原则。

主任:那么你是主张取消期间核查了?

小王:那倒也不是。我主张的是通过分析我们自身的经济效益来决定期间核查的频次。

主任:那么频次也可以是0了?

小王:对。

主任:呵呵,这可不行。一些考核要求要有期间核查,不做过不了考核关。

小王:是强制性要求?

主任:算是吧。至少质量保证部是这么认为的。

小王:一个检定、校准周期内要做几次?

主任:一次就行。

小王:考核为什么要规定必须做期间核查?

主任:保持计量标准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出具数据有效。

小王:那么为什么不用检定、校准代替期间核查,不是更能说明计量标准器的状态吗?

主任:不经济。送检有费用,耽误时间也是损失。不想耽误时间就得添一台冗余设备,投入更大。

小王:您承认经济效益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了?

主任:这个当然得承认,跟经济规律对着干没好处。

小王:既然期间核查本身就是一种妥协的产物,何必还冠以“必须”二字呢?

主任:我怀疑你在偷换概念,不过似乎也有道理。让我想想……

小王:无论期间核查频次多高,都无法避免发现计量标准器异常从而收回证书的事情发生。甚至可以说,期间核查的目的正是为了发现计量标准器异常而收回证书。我说的对吗?

主任:按你的思路,检定、校准其实也是为了发现计量标准器异常,从而能够收回证书。可书上说是“……增强实验室的信心……”

小王:增强了信心又如何,我们不会有任何动作,因此不会对外部有任何影响。反倒是失了信心会对外部有影响,因为要收回证书。

主任:好吧,算你说的对。

小王:所以我们不应该一味希望不出问题,那是空想。而要做到只要出了问题就能够及时纠正。检定、校准、期间核查本质上都只不过是纠错程序的一些环节。有了纠错程序,从更高层次上看,就可以认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是质量有保证的。

主任:是这样。检定、校准、期间核查都是对既成事实的确认,并不能预测未来。

小王:只不过期间核查代价较小。

主任:我懂你的意思了。你的观点是检定、校准、期间核查本质上都是确认前一段时间内计量标准状态的手段,而对将来的状态不做任何承诺。检定规程规定了检定周期,校准规范虽然不规定周期,但机构考核通常要求有连续几年证书,所以通常一年校准一次。期间核查方法由计量技术机构自己制定,频次也应由机构决定。机构决定频次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效益分析,没必要考虑所谓的社会效益,因此允许频次为0。是这样吗?

小王:呵呵,就是这个意思。

主任: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们只是在学术层面讨论问题,在管理上还必须按照制度来。所以期间核查还得做。

小王:这个我懂。我这就去找老张,跟他一起做。
作者: 光头人1    时间: 2016-8-18 18:31
看了两人的对话,我不知道那个观点是对的,这个怎么办啊,能点拨一下嗎?
作者: 2支棒棒糖    时间: 2016-8-18 19:13
设立期间核查的主要意义,是确定下次再校准的时间间隔。计量仪器经过校准以后,使用过程中通过期间核查来发现该仪器示值变化的趋势,在超出规定范围之前发现问题,及时送检,这个时间间隔是根据期间核查的结果来确定的,而不是在两次校准之间再做什么核查。由于我国实行检定,已经规定死了有效期(单从理论上来说,这个规定的有效期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再做所谓的期间核查实在是多此一举。
作者: wangyoo2003    时间: 2016-8-18 19:24
小王的思路很偏哦
作者: ck99945    时间: 2016-8-18 19:42
学习拉......
作者: 3266364gxf    时间: 2016-8-18 20:10
期间核查有定期的,也有不定期的,在怀疑标准器出现异常情况下进行的期间核查,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检定校准质量的控制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 buffona    时间: 2016-8-18 20:36
能够以这种对话的形式来形象的描述大家对期间核查的看法和存在的矛盾,可以说设计对话者是一高人,不仅对期间核查理解的比较到位,在管理上也是高手,能把复杂的事用简单的语言让大家都能听懂实属不易,我们应该给楼主点赞!
作者: 57830716    时间: 2016-8-18 20:47
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s)是指为保持对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在两次检定之间进行的核查,包括设备的期间核查和参考标准器的期间核查,二者合起来本质上相当于ISO/IEC导则25(1990)中的运行检查。这种核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期间核查可以增强实验室的信心,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作者: 流氓插件    时间: 2016-8-18 20:51
检定/校准活动不仅仅是事关自身的工作质量,还关系到用被检测量设备测量的产品和工程质量,质量事故一旦发生必将给自己,甚至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现代质量管理的重要理念之一不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等事故发生了去处理问题,而是“预防”问题的发生,将事故风险消灭在其萌芽时期,杜绝事故的发生。楼主帖子的小王肯于动脑,思想活跃是值得赞扬的,但我们的确不能不计社会代价只考虑自己的经济成本。计量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生产活动,检定结果的失误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我们必须确保自己的工作质量不出任何差错,检定/校准活动的任何失控都会给检测结果带来失误,我们一定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期间核查是风靡世界的过程控制方法之一,也是测量过程极其重要的控制方法。CNAS和JJF1033讲的是对计量标准这个“物”(使用的工具)稳定性的核查,在GB/T19022讲的是对测量过程这项“活动”受控性的核查,活动包括有从事活动的“人机料法环”诸要素,也就包括所用工具。过程控制住了,过程的所有要素都控制住了,过程的结果就控制住了。所用工具失控的确过程的结果也会出问题,但仅仅对所用工具控制住了,过程的结果仍然有可能出问题。
       因此,现代计量管理理念告诉我们应该把核查目标从对计量标准稳定性的核查扩展到对检定/校准过程受控性的核查,而非仅限于对所用计量标准稳定性的核查。我们通过核查一方面可以发现计量标准在规定的有效期内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其符合性,评估检定周期期长是否需要调整,但核查的最终目的或落脚点仍是确保检定/校准结果的准确可靠,而并非仅仅确保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对于计量标准而言,凡是可以找到某个物件(包括测量设备、产品及任何性能稳定的物体)、某种物质、某个软件、某个稳定的自然现象作为核查标准的,都应该尽可能地进行核查并利用控制图对检定/校准过程加以控制。
作者: gxf    时间: 2016-8-18 21:03
多谢,
我再仔细琢磨一下!
作者: vooper    时间: 2016-8-18 22:00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小王和主任有个共同观点:检定、校准、期间核查“本质上”都是确认前一段时间内计量标准状态的手段,而“对将来的状态不做任何承诺”,检定和校准通常一年一次,期间核查方法由计量技术机构自己制定,频次也应由机构决定。机构决定频次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效益分析,没必要考虑所谓的社会效益,因此允许频次为0,也就是意味着可以不核查。
  我认为主任的绝大多数观点是正确的,上述观点则是有问题的。
  我在4楼谈到现代质量管理的重要理念之一不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等事故发生了去处理问题,而是“预防”问题的发生,将事故风险消灭在其萌芽时期,杜绝事故的发生,检定/校准活动的任何失控都会给检测结果带来失误,造成被检对象的误判,最终造成重大事故或经济损失,所以对检定/校准过程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活动。核查和控制图是过程控制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核查方法在计量检定/校准活动中的应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在4楼还讲到,活动包括有“人机料法环”诸要素,“机”就是所用工具。过程控制住了,过程的结果就控制住了,但仅仅控制住了所用工具,过程的结果仍然有可能出问题。核查的最终目的或落脚点是确保检定/校准结果的准确可靠,而并非仅仅确保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因此所谓计量标准的核查实质上是对检定/校准过程的控制,而不是仅仅对计量标准的核查。风险越大的过程越需要严格和频繁的核查控制,检定/校准过程的风险远大于产品的质量检验过程,核查控制活动也就更加重要,允许频次为0的说法也就是极其危险的观念。
  通过核查可以建立过程的控制图,核查结果超出上下控制限标志着过程严重失控,过程结果严重不可置信,这种测量结果一旦用于符合性判定或决策造成机毁人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也就很可怕,因此主任说的“收回这段时间内出具的所有证书”就是要消除这种风险。但,控制图的另一个作用是发现过程失控的趋势,表明过程失控的8个模式在GB/T4091《常规控制图》中是说明白了的,根据这8种失控模式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识别出检定过程的失控趋势,在还没有造成错误检定结果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纠正和预防,从而杜绝因检定/校准过程失控产生的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说主任和小王共同认为的“对将来的状态不做任何承诺”或不能“预测”仅对已发生结果的确认的观点是错误的。
作者: dzlqsq    时间: 2016-8-18 22:40
路过。。。。




欢迎光临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http://weblim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